【“三线一单”典型案例③】江门市蓬江区引领摩托车产业绿色升级

广东生态环境
+订阅

摩托车行业历来是江门市蓬江区重要支柱产业,拥有自主品牌10多个,2021年总产值超180亿元,摩托车整车产量约占全国12%,产量、产值、生产技术及研发方面都在全国县级排位前列。但近年来,也逐渐暴露出布局分散、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摩托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蓬江区充分应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导行业企业集聚发展、集中治污,实现摩托车产业绿色升级。

一、提前谋划,应用“三线一单”优化产业布局

2021年6月,江门市政府印发《江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工业项目入园集聚发展”“大力推进摩托车配件、红木家具行业共性工厂建设提质增效”。2022年3月,蓬江区第一个摩托车配件喷涂“共性工厂”建设项目——星火产业园正式试运行,总投资约3.8亿元,共建设44条摩托车配件表面处理和喷涂生产线,把喷涂生产环节转移至“共性工厂”,实现摩托车制造行业企业喷涂工序的集中生产、集中设计、集中管理。

二、提质增效,以“三线一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引导摩托车行业喷涂工序向“共性工厂”集聚的过程中,蓬江区通过“三线一单”精准施策,在环境准入清单中对土地资源利用、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通过以“工改工”项目为依托、建设高层厂房促进工业进楼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三线一单”相关管控要求纳入到《蓬江区摩托车行业喷涂“共性工厂”环保技术方案》中,对“共性工厂”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先进性明确了要求,提升了生产能效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升级。

三、技术革新,用“三线一单”促进污染物减排

为提升环保治理能力,摩托车行业喷涂“共性工厂”在规划设计阶段严格按照“三线一单”要求,采用自动化喷涂技术,配置高效废气密闭收集设施,提升行业治污水平提升和削减区域VOCs排放总量的效能。通过集中喷涂、集中管理、集中治污的形式,把原有污染治理水平低下的摩托车行业喷涂企业集聚到“共性工厂”,积极探索水性漆、水性电泳漆、粉末涂料等低挥发涂料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采用吸附催化燃烧等先进VOCs处理设备替代简单的活性炭吸附等方式,进一步压减行业整体VOCs排放量,提升了污染物治理水平,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蓬江区充分发挥“三线一单”指导及管控作用,推动摩托车产业向集聚发展,打通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实现关联产业的整体提升,促进摩托车产业资源共享、布局优化、集中治污,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效益共赢。

广东星火科技园有限公司“共性工厂”首期工程投入试运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