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策论①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潘伟斌:石马河蝶变彰显东莞新理念高效率(附海报)

南方+ 记者

栏目语:

近年来,东莞加大水域综合整治的力度,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全流域统筹、全要素兼顾、多措并举深化治水之道,努力打造更多“鹭鸟群飞、鱼翔浅底”的幸福河。南方+东莞频道推出栏目《治水策论》,采访专家学者,共谋策略,助力东莞提升水域治理效能。

作为东江下游一级支流,石马河水域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已是三年多,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打造成多功能于一体优美碧道。石马河的蝶变,是东莞水域综合治理创新探索的生动写照,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8月15日,南方+采访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潘伟斌,谈对石马河水域综合治理的积极意义和示范价值。

■对话:

潘伟斌

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南方+:如何看待石马河经过三年多的综合治理,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潘伟斌:石马河为东江一级支流,在珠三角具有重要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地位,也承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且复杂的环境压力,虽经多年治理,仍未有显著改善,成为珠三角水环境治理的痛点、难点。近年来,东莞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近三年更是在源头减排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工作,构建常态、长效治水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石马河东莞段从消除黑臭、消劣,到水环境功能达标的骄人成效,再一次体现了东莞新发展理念和东莞效率。

南方+:石马河的综合治理发生蝶变,得益于东莞打破“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传统模式,通过建立市—流域—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协同推动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同时结合水生态补偿机制、优美碧道建设等多种举措。如何看待这一举措?

潘伟斌:流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流域水环境问题在水里,根源在陆上,尤受生产生活污染影响。流域治理不单纯是工程问题,更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全流域统筹、全要素兼顾、多措并举正是治水之道,符合其固有规律。

南方+:河长领治是关键,奖优罚劣是动力,创新机制是保障,群众满意是目标。四句话归纳概括了石马河治理经验,如何看待这些治理经验?

潘伟斌:每一条都有意义,可以说缺一不可。四句话饱含了水域治理的深刻理解,亦饱含了科学治理的智慧卓见。群众满意是目标,高质量碧道增强群众获得感。东莞努力打造更多“鹭鸟群飞、鱼翔浅底”的幸福河,这是建设的理念,亦是希冀的动力。比如,东莞力争将石马河建成集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优美碧道,

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

南方+: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良好的生态是发展的基础。石马河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对东莞加强其他流域治理、推动综合环境建设有何示范意义?

潘伟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莞必将享受到石马河治理成效带来的发展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也会在东莞得到又一次验证。这也将激励更多的流域、区域加大水体治理力度。

【策划/文字】何建文

【海报文案】何建文

【海报设计】袁永平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