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学稳健高质量发展,“五问”剑指预制菜“成长烦恼“

预制菜大卖场
+订阅

预制菜策源地广东主动掀起大讨论,直面“成长中的烦恼”。

8月15日,一场主题为“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科学稳健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直播基地召开。

“热发展”之时尤其需要“冷思考”。与任何新兴产业一样,发展如火如荼的预制菜,同样也有“隐忧”。针对产业界、市场消费者以及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邀请预制菜产业园代表、预制菜头部企业、媒体、投资机构等齐聚一堂,围绕“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五问”,进行头脑风暴。

会议形成共识,由广东预制菜龙头代表企业,于8月16日发出《倡议书 | 让广东预制菜成为“质量安全、营养健康预制菜”的代名词》,“从我做起”,带动全行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一问:广东预制菜如何成为健康营养安全预制菜的代名词?

严把质量关,出台“业约企规”

质量安全是生命线。

会议一开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就提出:产业大发展,就是市场大竞争。大竞争中的广东预制菜护城河就是质量安全、营养健康,这是所有预制菜企业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红线。

如何让广东预制菜成为健康营养安全预制菜的代名词?与会生产企业代表讨论后形成共识:全力做好“重质量、保安全”,从农业生产源头把好原材料的入口关,在食品制造及物流配送终端把好预制菜出口关,不安全就不进厂不上市。要依托科技进步,把营养指标在预制菜产品中具体体现,生产出胜于家庭手工制作的营养健康预制菜。

广东雪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勇生表示,公司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和集聚效应,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管控体系。“食品安全是预制菜的生命线,牢牢守住食品质量安全关是公司长期以来的底线。”肖勇生表示,公司研发的每个预制菜单品,要经过半年以上的检验。每一个进入市场的产品,从源头到加工生产再到冷链仓储运输,也都经过自检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层层把关。

湛江国联水产公共事务总监王扬扬认为,预制菜企业应该从源头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持续保持对原材料的绝对掌控力。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手段,降本增效,为消费者提供低价高质的预制菜。

惠州顺兴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振兴以家禽类预制菜为例,表示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社体制,对原材料进行集中管理和采购。同时,高品质、高标准冷链仓储物流,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核心工具,要确保高品质产品能够打通最后一公里,送达消费者。

广东南粤产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林蔚认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餐食的追求,除了口味、便利之外,最核心的追求是健康。“质量安全需要多边发力、多管齐下,全流程监管。”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要建立严格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同时产学研融合,完善预制菜质量建设的理论研究。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认为,营养健康不仅要依靠厨师,更要借助科技力量,从营养学、医学等专业学科领域进行发力。

南财集团副总编辑、21报系总编辑邓红辉从媒体角度为食品安全问题支招。他表示,媒体作为舆论机构,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发挥对预制菜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作用。同时,及时对消费者进行科普,赋能预制菜产业,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提出:预制菜行业要出台“业约企规”,以行业约定,防范“害群之马”,以企业规章,实现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流程。

二问:如何防范一哄而上、产业踩踏?

市场引领、大数据引导、差异化竞争

去年以来,预制菜产业成为大风口,引领风气之先的广东预制菜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提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但一定要科学稳健,不急不躁,踏实致远。

如何防范产业一哄而上、泥沙俱下?

徐玉娟表示,企业要找准定位和消费群体,并进行科学指导和引领,尽可能避免出现行业无序和产品同质化问题。

王扬扬提到,“目前预制菜市场有扎堆发展趋势,如大多企业都有酸菜鱼、猪脚姜、梅菜扣肉等,同质竞争,以价取胜,最终势必会影响品质,很容易砸牌子。差异化赛道才能够有效避免企业‘一哄而上’,防范‘一地鸡毛’。”

预制菜有独特的产业壁垒,并不是谁都能做。何林蔚以在年轻人中备受欢迎的“奈雪的茶”为例,建议预制菜企业要独辟蹊径:“目前预制菜菜品同质化现象的确比较严重,广东预制菜可以开发一些家里做不到的菜式,打造爆款。类比目前饮料市场,趋势都在强化主打‘0糖0脂0卡’等健康理念,这给广东预制菜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相比自己动手做菜,预制菜通过工业化手段更能实现能量摄入的精准控制,生产企业可以分析孕妇、老人、小孩、健身人群的餐饮需求,精准开发对应菜品。通过各种差异化手段,可以尽快走出产业前期发展的无序扩张期。”

肖勇生认为,预制菜企业终归要回归市场,各企业应公平竞争,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根据市场需求把握市场信号,并及时反馈到生产端和供给端。

广东品珍鲜活科技常务副总裁熊勤晶表示企业正推出针对儿童和宝妈的特殊预制菜,进行市场细分。

“广东预制菜跨越式发展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把市场挺在生产的前面,市场引导生产,生产支撑市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表示:“去年,广东组织预制菜企业联合开展元旦、春节双节营销,以市场需求、价格信号,引导企业组织生产,感召资本投入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今,广东再布局推出预制菜中秋大营销,再让市场来讲话。此外,广东还将创建预制菜大数据平台,服务广东乃至全国的预制菜产业。

该负责人还建议,各预制菜产业园区,应结合各地的产业禀赋,构建独具特色的预制菜产业集群,例如广府、潮汕、客家、粤西、Z时代预制菜等,分群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分层发展,构建预制菜大赛道中的不同车道,美美与共,互补发展。

三问:如何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建设?

以预制菜产业园承载全产业链要素,重视科技创新

预制菜发展,与上下游产业链息息相关。徐玉娟表示,如果把预制菜加工比作一条产业链,那它能够调动起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种产业细胞。

她以顺德“美食工业化研究院”为例,建议串珠成链,推出典型示范企业或者区县,重视科技创新,增加科技浓度,有效提升绿色化水平,以“产品力”、“创新力”构筑起预制菜产品的品质壁垒。同时,注重有序发展,形成可供复制和推广的模式,“在一起抱团,下好预制菜这盘棋”。

与会企业也承诺,在预制菜生产中会自觉按照相关标准,在生产工艺、加工工艺上追求绿色生产,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减少农产品浪费。

“互联网时代,所有生意都是街坊生意。”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爱朋建议在产业链条中培育链长,带动发展。他提出要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从原料生产标准、生产技术、品质把控,到加工环节、冷藏运输,再到市场销售、库存管理、核算结算等,进行数字化运营。

肖勇生建议,可进行产业资源的有效紧凑对接,建设片区预制菜物流中心集聚地,形成粤东、粤西、粤北的全方位产业集群。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要求,全省正在规划建设的预制菜产业园要科学规划、围绕全产业链,合理布局资源要素,特别做好热电联供、环保设施、仓储物流等公共平台,实现要素资源的集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问:如何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预制菜一头链接田间地头,一头连着餐桌,是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发展,广东预制菜也已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特别提醒: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初心和目的就是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预制菜产业,就是用工业思维、工业手段、工业资源抓农业,让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最终实现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协同发展。

如何保证农民兄弟共享预制菜产业腾飞的红利?恒兴集团恒兴食品供应链副总经理柳卫峰介绍:恒兴一直坚持“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的运作模式,在成本测算和产品定价时,首要就是考虑养殖户的收益,让养殖户一定能赚钱。这样产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国联水产则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产业振兴部,首要任务就是为农民兄弟创造就业机会。惠州顺兴食品有限公司也成立了合作社,与当地农户促成积极合作。

对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还提议:是否将广东打造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复制?建立广东预制菜直供基地,引导农民升级产业,支持农民以原材料生产供应走进预制菜产业赛道。以优质农产品为广东预制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以预制菜的价值反作用于农产品的价值提升,进而构建价值的共同体。

五问:如何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老字号都是宝贝 要传承与创新并举

预制菜如何传承传播中华美食文化?

肖勇生介绍,目前雪印已与大同酒家等老字号合作,开发预制菜,将大同酒家很多特色单品用预制菜形式推广到千家万户。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高手在民间,老字号也都是宝贝,但很多至今藏在深闺。我们已经挖掘了不少传统美食,推出香芋扣肉、素食盆菜、冬菇肉饼等十几款具有特色的乳源瑶族预制菜及韶关特色预制菜品,让大山里的传统美食和文化走出去。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企业定位,在我们产品库中直接选择菜品进行合作订制,共同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在食品研发方面,恒兴集团针对南北口味差异,已在北京、上海、湛江、广州成立食品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广州南沙规划建设食品研究院,通过加大对食品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围绕消费群体、消费习惯、消费需求做深度研究。同时加大C端产品的开发力度,开发出适配性更高、品类更丰富、功能性更突出的产品。

广东品珍则发力打造自家的IP文化,品珍常务副总裁熊勤晶表示:“我们卖的不只是预制菜,还是一种文化输出,通过美食传承文化。”

何林蔚也认为,中华菜肴背后的文化故事,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邓红辉建议,可通过科技手段研究传统,促进科技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广东海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把传统精粹与新形势、新经济、新消费、新热点结合,打造面向年轻新生代的品牌定位。

湛江国联水产相关负责人表示,预制菜体现的是当代年轻人时尚、潮流、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因此预制菜要为年轻消费群体考虑,明确营养成分,并通过产品,让更多人知道产品原产地的故事和文化。她以徐闻“菠萝的海”和吴川罗非鱼为例,建议将预制菜产品视作文化载体,发扬广东特色、中国特色。

中华美食文化既要传承,也要走进新时代,面向新生活。目前,“十大粤味预制菜擂台赛”已经开锣,指引预制菜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会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食在广东”还请出粤菜师傅坐镇,用粤味吸引全世界。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期待:“美食是物质享受,也是精神享受。预制菜的工业化依然有文化属性、精神内涵。它是中外餐食的兼容并蓄,是中华料理的传承创新,是一种开放的现代餐饮文化的创造过程。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应用场景中,预制菜或许就不叫‘预制’,就像洗衣机进入千家万户后,我们都说‘洗衣服’,不再强调‘机洗衣服’。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日常的预制菜,依然是中华美食文化的载体。美食文化既在历史,更在未来,既要挖掘传承,也要创新创造。以本土资源瞄准新需求,新产品不离文化根,预制菜必然是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比翼齐飞。”

图说(从左到右、从上至下):广东丰瑞佰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敬智、广东雪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勇生、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爱朋、广东南粤产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林蔚、湛江国联水产公共事务总监王扬扬、恒兴集团恒兴食品供应链副总经理柳卫峰、广东海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中心总经理高贺欣、惠州顺兴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振兴、广东品珍鲜活科技常务副总裁熊勤晶。


总结发言: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

质量安全、营养健康是广东预制菜的第一追求

座谈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表示,质量安全、营养健康,是预制菜的底层逻辑和生命线,是预制菜企业的基本条件和第一追求。

预制菜发展势不可挡,目前仍处在积极探索阶段。推动预制菜发展是农业农村部门的初心、出发点和归宿,越是在出发时,越要穿透时空,看到终点。此次会议是预制菜发展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通过研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坎坷,研究实现的路径,助力预制菜产业科学稳健、不急不躁、踏实致远。

一、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必须严守质量安全关,这是预制菜的生命、使命、红线、底线。要达成共识、建立制度、严格把控进出口端,出台“业约企规”,加强外部监督,并形成产业机制、奖惩机制,实现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流程,成为从业人员的基本遵循。

二、不忘初心、联农带农。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初心和目的就是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让广大农民参与预制菜发展,共建共享产业,以预制菜的价值反作用于农产品的价值提升,进而构建价值共同体。

三、尊重市场、引导约束。利用产业园区这个有效载体,进行科学谋划、错位发展,既以市场引导行业的“进与出”,也以监管约束企业的“进与出”,防范一哄而上,行业踩踏。

四、协同建设、资源节约。产业要加强自身协同建设,形成企业绿色发展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结合各地的产业禀赋,构建独具特色的预制菜产业集群。分群发展,分层发展,美美与共,互补互促。

五、传承创新、比翼齐飞。预制菜是中华美食文化的载体,美食文化在历史,更在未来。既要挖掘传承,也要创新创造,要通过好产品的生产来促进好品牌的建设,最终实现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双提升。

要解决预制菜的“成长烦恼”,促进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集思广益,脚踏实地,不断创新提升。这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螺旋上升、漫长发展的过程,广东将会一直行走在路上。


【统筹】 严亮 麦倩明 洪继宇 阮定国

【记者】 喻淑琴 黄俊杰

【图片】 吴秒衡 王绮璇 

【通讯员】刘玉锦 甘楚楚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预制菜大卖场

相关链接:

预制菜策源地广东,“热发展”中如何推动“冷思考”

五分钟讲预制菜一一广东预制菜联席会议办公室 陈东 在预制菜院士峰会上的致辞

农业干部5分钟再讲预制菜 | 平和面对“成长的烦恼”,构建产业闭环

衣食住行迭代翻牌食事,“天大的”红利面前就看如何动筷

编辑 喻淑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