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种植过程里,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等,那么我们都比较了解真菌细菌,那病毒病呢?
这几年,随着柑桔种植面积不断扩张,柑桔病毒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大。最近,一种叶部病害在沙糖桔、柠檬、橙类等作物上逐渐蔓延,造成老叶扭曲、反转,部分幼叶还表现出脉明症状,病树存在一定程度的减产。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柑桔黄化脉明(病原为:CYVCV病毒)。
柑桔黄化脉明病最早是1988年在巴基斯坦的柠檬和酸橙上发现的,随后在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发现,并迅速蔓延。
我国2009年在云南瑞丽柠檬上首次发现该病害,随后在广西、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地蔓延。近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这种病已经不止在柠檬上为害了,它还能感染柠檬、酸橙、香橼、甜橙等大多数柑桔种类,且能危害辣椒、豇豆、菜豆和藜麦等草本植物。它可以在温州蜜柑和琯溪蜜柚春梢上引起不同程度的脉明、褪绿和花叶症状,并在砂糖橘上造成严重的叶卷。
症状表现
1、在透光的情况下,黄化脉明病柑桔叶片会出现叶脉透明、叶脉黄化及在侧脉附近叶肉上产生不同长度的黄斑等症状。
2、在嫩叶上伴随着叶片反卷和皱缩畸形,严重时叶背面会有叶脉棕褐色等症状,少数老叶上偶尔会出现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环斑。
3、在对不同症状的样本的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感染黄化脉明病的柑桔品种叶片上都有表现出黄化的症状,柑类、杂柑类、脐橙三个品种的柑桔样品中还出现了树势衰弱的症状,而叶背近轴叶脉出现水渍状斑的症状只在柠檬样品中出现。而在叶片背面叶脉附近水渍状斑点和叶脉凸起两个症状都能100%的检出该病毒。
5、此外,该病毒还有潜隐性,在送检的表现正常的样品中有11.8%检出该病毒。
发生特点
1、黄化脉明病病毒有一定的感温性,在 18-24℃的条件下表现明显,而当温度高于 32℃时症状就会消失。春、秋梢发病严重,夏梢较轻,现在正值秋梢期,柑桔果农需要注意。
2、在上部、中部和下部枝条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部分叶片上表现明显的叶脉脉明、叶脉黄化及叶片上出现严重不均匀褪绿斑等症状,有些叶片只表现轻微脉明和轻微褪绿,据观察顶部枝条叶片上症状明显比中部和下部枝条症状严重,且在老叶上不表现症状,且表现的脉明症状会随着叶片的老化逐渐减弱,但卷缩症状不会缓解。
3、症状易与脂点黄斑病混淆,严重时果实也会表现症状。
4、现在对传播机制的研究还不太全面,已知可以通过苗木带毒和通过劈接、叶柄插接、芽接三种方式嫁接传播,且传毒效率较高,尤其是劈接。另外也有些报道称可通过蚜虫取食传播。而果园中的修剪和机械摩擦也有可能传播该病。
防治方法
该病目前没有效果很好的药剂可以治疗,主要还是要做好预防工作。
1、使用无毒苗。
2、不用来源不明的枝条做嫁接。
3、修剪用的剪刀注意消毒,消毒药液可以选用医用酒精、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等,批次消毒可以选用热水。修剪疑似病树后也要对剪刀消毒。
4、防治好蚜虫,可以用烟碱类药剂如吡虫啉、噻虫嗪等进行防治。
5、可以使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可以缓解一些症状。
虽说黄化脉明病目前还未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但农业上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的案例比比皆是,万不可掉以轻心,做好预防工作,才能阻止该病的蔓延扩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