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良,有一盏灯,亮了600年

在大良
+订阅

以鱼为型,以竹为骨

大良鱼灯

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大良鱼灯寓意平安富有

挂上鱼灯象征着

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这五彩缤纷的鱼灯

有你儿时关于年味的记忆?

↓↓↓

#01

古往今来映盛世

大良鱼灯脱胎于佛山秋色,后渐从秋色转到春色。清代,大良鱼灯与佛山秋色、番禺沙湾飘色并艳一时。当时,大良、龙江、勒流、容奇都有鱼灯会。春夜起舞,明亮绚丽,为昔日迷人风景。

#大良鱼灯#

据潘智江师傅介绍,大良鱼灯与其它鱼灯最大的区别在于做法,大良鱼灯讲求平整、美观、仿真,讲究扎工精巧,因此大良鱼灯的神韵形态上更加逼真。

大良鱼灯种类繁多,有鲫鱼、鲮鱼、鲩鱼、乌龟、对虾、生鱼、马鲛、黄花等。鱼种之丰富驰名遐迩,反映了顺德渔业的兴盛。

#02

巧手扎出万鱼欢腾

大良鱼灯是一项极富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鱼灯的制作,极为严苛,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每盏鱼灯的制作都必须通过9道工序才能完成。

#大良鱼灯#

大良鱼灯最显著的特点是仿真度高。体型、状貌、大小需与真鱼尺寸分毫不差。

工匠以山区骨细杆精、柔韧度极佳的竹篾为原材料,扎成框架,制成鱼样,鱼骨、鱼刺、鱼鳍、尾巴等皆与真鱼尺寸毫厘不差,精致细微,出神入化,大小、长短、轻重、左右,一丝不苟,以求鱼身平稳对称,摇摆灵动。

清代诗人评论鱼灯时,曾强调大良鱼灯灯形的逼真:“行过溪桥光照水,双双鳞影误真鱼”,能让世人真假难辨。

扎架

大良鱼灯的扎法工艺比其他鱼灯更加复杂。它大致有5种扎法,每种扎法又各有3种做法。

鱼灯的制作,先画模,量好尺寸,将扎成圈的竹篾扎鱼形骨架,称作“扎架”,是制作的第一道难关。

扪纱

鱼架扎好后,就扪上纱纸。用白乳胶糊在鱼骨架上,首先粘鱼嘴,接着粘鱼身和鱼两边的鳍,然后是上鳍和鱼鳃,从里到外,顺序可不能错。

扪纱时,用力要十分小心,不能看见接驳口,不能有绉痕,不能松动,否则会影响鱼体的美观和透明度。

上色、装饰、镶眼

用相应的颜色绘好鱼鳍和鱼尾,然后用特别的鳞模蘸上颜色一笔一笔地上印,逐片印在鱼身上。

上色步骤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用相应的颜色绘好鱼鳍和鱼尾,然后再逐片鳞片糊在鱼身上,绘好后镶嵌上鱼的眼睛。

做保护膜

据潘师傅介绍,与其他鱼灯相比,大良鱼灯最特别的地方之一还有多了一层保护膜,多了这层保护膜,大良鱼灯可以在室外存放5、6年。

#03

今非昔比盼传承

2013年,大良鱼灯制作技艺被列入顺德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大良鱼灯制作技艺被列入佛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大良鱼灯制作技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顺德沃土上彰显着生命的张力,成为具有顺德水乡味道的文化符号。

潘智江师傅表示,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希望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大良鱼灯,希望往后在更多的教学、展会等文化活动上传承大良鱼灯的文化。

大良鱼灯——山海经主题展览

大良鱼灯——竹之光芒展览

大良鱼灯

不仅是民间工艺品

也是民俗文化

它的每一鳞每一片

都承载着大良厚重的

历史文化底蕴

你与大良鱼灯

有着怎样的回忆?

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来源:大良摄影协会 梁文生、陈志广、李朝乐、谭国周、梁天宝、卢燕玉、白俊晖、白俊晖、大良文化中心、不期馆、李健明说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