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备受关注。
近日,广东法律服务网发布了新业态劳动者相关法律咨询的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7月,涉新业态劳动者的咨询为9139次,同比增长50.3%,月均咨询1305次,咨询类型以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与劳动争议为主。退押金难、被拖欠运费、遭遇恶意退货、被欠薪、职业伤害等是主要困扰新业态劳动者的“烦心事”。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下简称“新业态劳动者”)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的劳动者,以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货运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快递员等为代表。
今年6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联合颁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业态劳动者的范围及权益保障作出规定。广东法律服务网就相关咨询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发现自《意见》颁布后,涉及新业态劳动者的咨询同比增长超过50%。
今年1-7月,涉新业态劳动者的咨询中,网约车驾驶员的咨询量最多,达到2654次,占比近30%。网约配送员咨询数为2056次,占比22%,位列第二。网络主播咨询增长明显,1104次的咨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4%。从性别来看,咨询人群以男性为主,占74.2%。
咨询类型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与劳动争议3方面,占比分别为57.8%、16.8%与14.9%。
具体而言,合同纠纷的主要咨询者为网约车驾驶员与网店店主。其中,涉及租赁合同的咨询中,超过一半的网约车驾驶员反映退押金难,15.5%的网约车驾驶员反映所租车辆因平台倒闭而被强行拖走。
运输合同中,超过60%的网约车驾驶员反映客户拖欠运费,还有11%的驾驶员咨询运输过程中货物毁损灭失是否构成违约以及相应的赔付金额问题。
关于买卖合同,超过一半的网店店主反映遭受恶意退货,9.8%的店主咨询“职业打假人”的认定标准及遭到职业打假后如何维权。
而劳动争议的咨询者主要是网约配送员与快递员。咨询主要集中在拖欠薪资、克扣工资、职业伤害、工资结算规则模糊4方面,占比分别为19.3%、17.6%、11%、10.8%。以网约配送员为例,约21.5%的网约配送员表示,站点负责人常以配送超时和单量不足为由克扣薪酬。
在侵权纠纷咨询方面,主要咨询者为网约车驾驶员与网约配送员,咨询类型以交通事故赔偿费用标准居多,涉及误工费、医疗(药)费、维修费、停运损失等,占比分别为30.8%、13.6%、13.5%、12.2%。
省人社厅透露,广东灵活就业人员初步估算在2000万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人员960万左右。为推动建立适应灵活用工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以法治方式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下一步,广东将继续积极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的商业保险保障、医疗保险保障和工伤保障问题,出台相关人员权益保障配套政策。
针对当前新业态用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上升趋势,广东也将协调各方形成合力,从源头化解纠纷,进一步完善审理方式,加强办案指导工作,统一裁判标准。
【记者】吴晓娴
【通讯员】粤司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