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吴学明谈青年创业:在内地城市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方+ 记者

“我是货真价实的大湾区人。”吴学明这样形容自己。

出生于侨都江门,幼时辗转于澳门和香港,长大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成后创业足迹遍及粤港澳三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而言,大湾区是生他养他的故土,也是实现梦想的新起点。

25年前,吴学明在香港和家人在电视机前观看香港回归祖国仪式,国旗、区旗飘扬,他为“我是中国人”自豪。25年来,他成为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更为祖国有如今的繁盛与强大感到骄傲。

“我对大湾区的未来信心满满。”吴学明说,“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大湾区青年,在这片热土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吴学明。受访者供图

吴学明。受访者供图

谈回归▶▷

自豪“我是中国人”

南方日报:对您而言,1997年有怎样特别的回忆?

吴学明:1997年,我15岁,在香港读中学。那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大日子。当晚,我和家人守在电视机前见证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当我听到国歌响起,看见国旗徐徐上升,内心无比振奋和激动。交接仪式上特区区旗依偎着国旗飘扬的一幕,烙印在我心底。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市民可以更加骄傲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而今,香港已回归祖国25年,回顾过去25载的奋进时光,香港能克服重重困难,稳步向前,离不开祖国的支持。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祖国始终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

当下,香港已经在多个领域拥有辐射全世界的影响力,香港发生的很多变化令我欣喜。在我看来,如今的香港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角色。

作为一名创业者,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内地城市有着更低的创业成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更多香港人提供了理想的创业环境。

谈创业▶▷

未来将扎根江门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环境?

吴学明: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加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及南沙等方案的陆续出台,我相信大湾区对创业者、投资者、各领域人才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我在美国哈佛大学读本科时,考察过美国旧金山湾区硅谷的创业环境。在那里创业就是件纯商业化的事,创业公司“自力更生,自生自灭”。与有着众多科创基地、孵化器、政策扶持的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硅谷创业成本相对较高,服务也不够完善。对比之下,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充满机遇。

大湾区潜力无限。我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一直鼓励青年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业,并通过举办多类型活动为大湾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支持。例如主办两届“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吸引了数万名港澳青年参加,助力拓展港澳青年在大湾区的发展空间。

南方日报:能否分享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经历和下一步计划?

吴学明:2005年我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到香港创办香港安浩集团有限公司,并担任香港建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涉及科技、房地产和教育等行业。2011年,我在广州创办软件科技公司,从事手机游戏开发等业务,由此开启在内地创业的征程。我认为,在内地创业能受益于当地政府的创业优惠,租金和人力成本都较香港便宜,让更多年轻人勇于走出舒适圈拼搏。

近年,我积极投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江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基地”,打造集大湾区青年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华侨文化交流展示、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基地。

江门是我的家乡,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当前,江门正全面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加快建设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接下来,我计划在江门打造儒家文化品牌并建设相关文旅项目。

谈青年▶▷

希望更多青年逐梦湾区

南方日报:展望未来,您认为青年应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贡献力量?

吴学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责任,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扬先辈的实干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为助力青年逐梦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将提供多项服务和支持,比如帮助创业者熟悉湾区创业相关政策、继续举办创业比赛等大型活动、为青年链接人脉资金资源等等,为有志之士提供更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开拓更多实习、培训、就业机会,让三地青年增强国家及民族身份认同感,感受大湾区创新创业氛围,以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我会继续号召及发动关爱基层青年活动,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湾区吸纳更多人才。

【撰文】叶芷晴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