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上“市民连线”与网友交流 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惠城发布
+订阅


市民在惠城公证处办事大厅办理业务。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的公共职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惠城区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延伸服务触角、深化行业改革、积极开拓创新,提供全覆盖、全周期、全时空、全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日前,惠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钟焕忠上线惠城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市民连线”节目时介绍,机构改革后,该局职能进一步丰富,工作领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区司法局在“三大方面”发力,构建了惠城基层治理的新格局,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和管理。

    统筹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机构改革后,惠城区将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办、区普法办、区行政复议办等机构设在区司法局。“改革重组后的区司法局,虽然和过去的名称保持一致,但职能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把它归纳为‘一个统筹,四项职能’。”钟焕忠说。

    “一个统筹,四项职能”即统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履行行政立规、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四个方面职能。“可以说是职能进一步丰富,工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钟焕忠介绍。

    去年起,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进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要求,惠城区将发生频率高、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00项综合行政执法类权力事项下放到镇(街道),通过体制重构、流程再造、多跨协同,扭转基层执法“九龙治水”现象,让“一顶帽子”管到底。

    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以来,镇街接不接得住,管不管得好,执法到不到位,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切实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问题,抓实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们在改革中发挥‘一统筹、四统一’的职能作用。”钟焕忠介绍,“一统筹”是指统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四统一”指统一部署、统一指导、统一监督、统一培训。

    具体来说,要从三大方面来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依法履职的执法队伍:一是充实基层执法力量,目前,全区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共有562人;二是完善执法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的意见》《惠城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案件适用简易/普通程序操作指引》等制度,编印惠城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手册、学习手册等一套综合行政执法工具书,创新“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加强指导培训;三是发挥执法监督作用,制定《惠城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监督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

    多项公证便民举措满足群众需求

    民法典修改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钟焕忠介绍,公证遗嘱与其他形式的遗嘱相比是具有优势的:一是公证机构的专业人员会对遗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审核,使其符合法律规定;二是经公证的遗嘱内容不容易被篡改和伪造;三是公证遗嘱的证据效力较强,可以避免引发继承纠纷。公证遗嘱即使没有法定的优先效力,但是属于公证过的证据,具有其他遗嘱不具有的证据效力,属于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在生活中,公证遗嘱是大部分市民的首选。此外,我们将对70周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免费公证遗嘱,鼓励各位市民朋友选择办理公证遗嘱。”钟焕忠说。

    此外,区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推出多项公证便民举措,保障人民群众对公证法律服务的需求。

    为解决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办证难问题,区司法局提供专门的公证法律援助服务,只要符合条件,可以提供电话咨询、上门公证、邮寄公证资料等服务。针对群众反映的开具证明资料困难、无法提供完整的继承、遗嘱等公证所需亲属关系资料的情况,公证处联合惠城区公安分局、各相关部门,根据办证人提交的线索,由公证处去调查、核实取得相关资料,切实解决群众取证难、查证难的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开展‘无证明绿色公证’服务。”钟焕忠介绍,届时,一些能通过网络核实的事项,比如驾驶证、学历、毕业证、身份证、结婚证、离婚证、国籍等公证,当事人只需来一次公证处就可以全部办妥。

    除了公证法律服务,该局在其公共法律服务大厅通过设立法律咨询窗口、公开中心服务电话等方式,方便群众现场、电话咨询法律问题。同时,还开辟残疾人、老年人等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失去行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等便民举措,用实际行动践行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

    当前远程视频会见须持核酸检测证明

    远程视频会见是指服刑(戒毒)人员家属向当地司法局提出申请,经过核实,就可以通过司法局远程会见系统和服刑(戒毒)人员进行会见。以“家门口会见”的方式,实现了服刑人员与亲属的“零距离”沟通。

    “目前,远程会见系统申请范围为广东省内的所有监狱、戒毒所。”钟焕忠介绍,由申请人或者司法局代为提起申请会见,监狱会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然后监狱发短信通知申请人审批结果,审批通过后,会见人在会见日期当天携带身份证到司法局即可进行会见。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申请远程会见要到区司法局现场办理,在第一次申请成功后,以后再申请会见就可以通过(粤省事小程序、监狱微信公众号、广东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电脑PC端)等方式自行申请会见。申请会见人必须是服刑(戒毒)人员的亲属、监护人。申请会见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亲属证明资料原件(包括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村社区、派出所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此外,目前因疫情防控的需要,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来会见,会见人数不能超过3人。会见时长为25分钟。申请远程会见的周期是一个月一次。12岁以下的小孩不用申请,带户口簿一同前来会见即可。

    全区216个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保障,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找准乡村振兴的法治需求,大力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切实为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美丽乡村和文明乡村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钟焕忠介绍,目前,惠城区216个村(居)的“法制副主任”均由执业律师担任,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的普法及依法治理中来,将更便捷、更专业的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村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包括每月定期到村(居)坐班服务,为村(居)干部及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起草、审核法律文书;每季度开展法治讲座,参与日常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协助村(居)开展换届选举工作等涉法服务。

    “村(居)民遇到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求‘村(居)法律顾问’的帮助。”钟焕忠介绍,村(居)委设有“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室,注明了村(居)法律顾问的坐班时间和联系方式,可选择在法律顾问坐班的时候到场面对面咨询,也可以通过电话与法律顾问联系。另外,村(居)法律顾问每季度会到村里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现场解答。

    接下来,惠城区还将进一步加大法治乡村建设力度,不断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夯实法治基础。

    相关

    惠城公共法律服务

    焦点问题问答

    在上线“市民连线”期间,不少网友发来提问,惠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钟焕忠一一作了解答。

    网友:惠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的法律服务有哪些?

    钟焕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中心设立法律咨询窗口,方便群众咨询法律问题;二是公开中心的服务电话,方便群众电话法律咨询;三是开辟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失去行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预约上门法律服务;四是根据当事人申请,依据自愿合法原则进行矛盾纠纷的调解;五是为群众提供诉讼、仲裁法律程序的指导服务。广大网民朋友如果有需要法律服务的,可以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咨询了解。地址是下角中路3号一楼公共法律服务大厅。

    网友:周一至周五都要上班,周末可以得到法律咨询服务吗?

    钟焕忠:可以的。可以通过拨打我们的“12348”法律咨询热线电话或者在周一至周六直接到惠城区司法局一楼的法律援助处,现场接受律师咨询服务。从去年开始,还增加了周六延时服务,以方便群众办理公证和法律援助业务。

    网友:申请法律援助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钟焕忠:根据《法律援助法》规定,申请法律援助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应当符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二是符合经济困难条件。但有五类案件的当事人是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一是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二是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三是再审改判无罪请求国家赔偿;四是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五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 通讯员 温雅瑜 张裕华),转载请注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