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龙头企业业绩出现分化,新业务布局迎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订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杨斯琪 广州报道 近期,IVD行业龙头上市企业密集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

7月14日晚,九安医疗(002432)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51亿元至1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66.36%至28196.60%。明德生物(002932)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4亿元至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11%至374.50%。

另一方面,科华生物(002022)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0万-5000万,同比下降89.56%-92.69%。此外,科华生物2022年4月28日审议决定将天隆公司自2021年10月1日起暂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由于天隆公司未纳入本期合并报表,上海疫情封控对经营业务开展影响及产生部分停工损失,公司当期研发投入增长,以及海外业务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公司本期经营业绩同比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此外华大基因、乐普医疗与迈克生物等企业都出现净利润同比增速下滑。

赛道出现分化

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地疫情反复、散发。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3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1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其中包括诺唯赞、明德生物、亚辉龙、万泰生物等企业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

从多家企业已披露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大部分业绩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各企业在报告中也提到新冠业务对其营收带来的影响。

根据亚辉龙披露的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7亿元,同比增长326.46%。新冠业务实现收入18.19亿元,占比约77.84%。报告中称,新冠业务因销售产品结构变化,主要销售为平均毛利率较高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使得新冠业务毛利率增长10.25个百分点至55.11%。

上半年备受关注的九安医疗,其业绩报告表示,由于iHealth试剂盒产品在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公司本报告期内业绩较去年同期也出现大幅上升。报告期内,受美国疫情发展的影响,当地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公司iHealth试剂盒产品获得了美国FDA EUA授权,并以公司自主品牌“iHealth”通过美国子公司网站及亚马逊美国电商平台进行To C端销售,同时承接政府订单及商业订单。并且该试剂盒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自主品牌销售,已经形成完整价值链条,在享有研发、制造利润的同时,也享有市场准入和品牌溢价。

新冠疫情的反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VD行业的整体业绩。与此同时,竞争也随之而来。华大基因称公司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较2021年同期较高基数有所下降。除华大基因外,科华生物、乐普医疗等公司已开始出现业绩下滑的征兆。

科华生物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500万~5000万,同比下降可能超过90%。在乐普医疗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可以得知,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12.08亿元至13.8亿元,同比下降20%至30%。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新冠检测相关业务营收同比降低80%,总营收占比从去年的37%下降至9%。

企业抓紧新布局

结合上半年业绩预告与一季度财报不难看出,部分企业第二季度营收相比第一季度有所放缓。即使是利润暴涨的九安医疗也难逃落差,其第一季度净利润143.12亿元,以此推算,九安医疗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仅约7.88亿元至11.88亿元。

诺唯赞第二季度营收和利润较第一季度也有所下降。预计2022上半年度公司营收16至16.5亿元,同比增长93.8%至99.9%,对应第二季度预计营收6.25至6.75亿元,同比增长120.1%至137.7%;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至6.3亿元,同比增长53.1%至60.8%,对应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69至1.99亿元,同比增长207.3%至261.8%。

明德生物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扣非净利润13.85亿元,同比增长307.04%。去年一整年扣非净利润为14.03亿元,仅一季度的利润便可与去年全年利润比肩。针对有投资者提问公司第二季度收益下滑,明德生物公开回应称,主要原因系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下调。

据悉,今年3月上旬,抗原检测试剂刚开始在药店上市时,单份零售价格普遍达到19元甚至20元以上。而目前药店等终端单份零售价格多在10元以内。

集中采购更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一份关于迈克生物的研究报告称,迈克生物分子平台新冠核酸试剂上半年销量增长98.2%,但受新冠核酸集采降价影响,自主产品中分子核酸检测产品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2.96%,且毛利率降低19.02%。

如今新冠检测产品的供给充足、行业竞争较激烈,再加上疫情常态化防控,企业利润空间不可避免缩小。部分研究机构虽对IVD企业依靠新冠业务营收表示乐观,但对其不可持续风险表示担忧。

面对这一不确定因素,在扩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国内IVD企业纷纷抓紧新业务布局。

7月18日,达安基因接受了一批机构的调研,其中对于未来的布局这一问题,达安基因回复称,未来公司将全面进入IVD全领域,聚焦于诊断技术和产品的临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生命健康相关领域等全场景应用,继续做大做强PCR及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积极发展免疫、生化、分析仪器等全诊断技术平台、产品和市场领域。

不仅如此,也有IVD企业正在准备跨入新的领域。

6月20日,安旭生物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称:“公司正在关注新冠的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如果有好的机会,我们也会尝试参与。除外,公司近期通过自有资金5亿元与央企中传金控合作成立10亿元的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处于创业期、成长期的医药、大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或项目。”

深圳某一级机构行业研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行业竞争加速,有企业转向小分子药物研究尝试现象必然会频出。但是药物研发本身的研发投入更大,风险更大,未来这些企业的转型走向仍有待观察。”

浙商证券对诺唯赞2022上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中特别提到生物医药板块,在经历2021年培育期后,诺唯赞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获客渠道和服务模式,GMP级别车间于2022上半年建设完毕,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预计2022-2024年业绩贡献弹性较大。GPM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GMP车间即符合GM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车间。

(编辑:徐旭)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