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今年秋冬或有流感新冠叠加流行风险

南方+

国家卫健委:本次甘肃疫情中做到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迅速阻断疫情社会面传播

在8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介绍了近期甘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流调溯源特点。

“近期,甘肃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而且波及到省内多个地方,尤其是波及到甘南和临夏等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专业技术力量短缺,疫情防控的整体能力比较薄弱。”韩孟杰说。

这些地区条件有限,防控能力和防控力量相对不足,流调溯源难度也比较大,如何做到快速精准地遏制疫情传播呢?

韩孟杰介绍,本次甘肃疫情迅速阻断了在这类地区的社会面传播,较短时间实现了社会面阳性清零。在流调溯源方面,有三个特点:

一是快速调整和充实流调溯源专业力量。在甘南州和临夏州疫情发生以后立即启动激活扁平化的指挥体系,省委派出一位副书记到现场督导协调,明确了州县的主要领导坐镇指挥流调溯源工作,统筹资源和信息互通,为了提高流调溯源的质量和速度,国家和省也在第一时间抽调力量,充实了专业流调人员,建立了国家、省、州和县的融合工作模式,畅通了信息传递的堵点,补全了“三公(工)”协同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了流调溯源有效工作机制,在充实流调力量的同时,迅速建立了6小时的混管阳性的追阳机制,建立了从混管到单管的追踪信息平台。在临夏州的广河和东乡两个重点县成立了24个追阳小组,实现2小时送样和6小时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实现了病例的早发现和早处置。根据当地流调溯源工作的一些短板,还采取了边工作边梳理流程、边工作边指导培训,有效提高密接判定准确性和完整性、风险点位排查和疫情分析的及时性、流调报告的质效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是突出了流调溯源的快调快排,密接人员等风险人员以及风险点位的判准判全。强化电话流调和现场流调相结合,做到4小时内获得核心信息、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对感染者,特别是聚集性疫情、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集中隔离点感染者、以前未发现病例的村或小区出现的感染者等快速开展现场流调,及时了解疫情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研判疫情扩散的风险,查找工作当中的漏洞。

韩孟杰表示,对于这类地区,建议今后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当地的能力建设,这样才能够在疫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一是疫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提级指挥,快速形成有效的扁平化指挥体系,统一调配资源,快速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快速开展现场流调,为速战速决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着力提升监测预警敏感性,加强重点人群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切实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发热门诊、药店的哨点作用,健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快速扑灭。三是要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流调人员的培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强化社区干部、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训。

中国疾控中心:今年秋冬或有流感新冠叠加流行风险

“今年秋冬季出现较高水平的流感流行风险是偏高的,目前全球仍然处于新冠肺炎大流行,因此在今年秋冬季或者是冬春季,有可能出现流感和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在今天举行的联防联控会议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说。

董小平介绍,2020-2021年度,我国流感呈低水平的流行状态与我国在这个阶段采取了相对比较严格的防新冠公共卫生措施和流感的低流行有一定关系。不过,长期的低水平流行,自然感染的人群比例就会低,加上我们国家流感疫苗的接种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因此在人群当中对流感病毒预存的免疫力肯定会有所下降。

据介绍,今年夏天,我国南方已经出现了A(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专家研判,今年秋冬季出现较高水平的流感流行风险偏高。董小平表示,目前全球仍然处于新冠肺炎大流行,因此在今年秋冬季或者是冬春季,有可能出现流感和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

董小平介绍,针对这种风险,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都是组合性的,比如一,长期监测流感和新冠肺炎活动水平和特征,我国的流感监测在全球都是排在前列的,哨点医院、监测网点、实验室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在发热门诊,我们对发热患者要进行排查和分诊,及时识别和诊断流感和新冠。三,一旦出现疫情,当地会根据疫情的风险评估,采取一些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不管是新冠还是流感。在对新冠肺炎防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的传播。四、积极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今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比较早,建议各地及时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准备。

秋冬季很快就到了,董小平呼吁公众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在流感季来临之前要及早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医务工作者。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平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勤洗手、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等。

国家卫健委:实时跟进国外猴痘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进展,加强入境人员健康监测工作

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了猴痘的传播途径及猴痘防控工作的主要方向。

董小平表示,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是通过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主要是感染动物的渗出物、血液、体液等,或者被动物咬伤、抓伤。二是人和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密切接触,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造成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的母婴传播。性传播途径现在还没有完全确认。猴痘是一种明显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比较好,严重的病例常常见于年幼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同时疾病的预后与感染病毒的类型、病毒暴露的程度、既往健康状态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今年6月印发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对各地做好猴痘的诊疗防控工作提供了指引。董小平介绍,下一步继续围绕以下四方面加强对猴痘的防控工作:一是加强对疫情的研判,实时跟进国外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进展,开展疫情的风险评估工作。二是加强猴痘检疫监测工作,加强入境人员尤其是来自疫情地区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三是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绝大部分医生没见过猴痘患者,要提高识别能力、报告意识和诊治能力。四是做好猴痘诊断试剂、治疗药物和疫苗的准备,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全球因接种新冠疫苗避免1980万人死亡

自新冠疫苗接种以来,疫苗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介绍,新冠疫苗接种大大改变了大流行的进程,挽救了全球数千万人的生命。数据显示,全球因接种新冠疫苗避免了1980万人的死亡,涉及评估的有185个国家和地区。

王华庆表示,疫苗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预防感染、阻断流行,另一方面还可以预防重症、减少死亡的发生。新冠疫苗应用以来,通过监测和相关研究,可以看到新冠疫苗起的主要作用就是预防重症和减少死亡。

据介绍,今年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全球新冠疫苗免疫战略》,其中,在总结前期新冠疫苗的作用时提到了两点:一是通过疫苗接种,尤其是普及疫苗接种,可以大大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新冠肺炎所带来的整体的疾病负担;二是通过疫苗接种,尤其是广泛的接种,可以大大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医疗系统所带来的冲击,尽最大可能避免新冠肺炎疫情使医疗机构出现挤兑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新冠疫苗免疫战略》引用今年6月23日著名的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总结了新冠疫苗接种第一个年度(2020年12月8日到2021年12月8日期间),全球因接种新冠疫苗避免了1980万人的死亡,涉及评估的有185个国家和地区。

“新冠疫苗接种大大改变了大流行的进程,挽救了全球数千万人的生命。”王华庆表示。

如何快速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健委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近期,甘肃、安徽和广西发生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聚集性疫情,疫情规模较大,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和奥密克戎变异株交锋的过程中,做对了什么?

“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还是在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快制快,坚决控制疫情传播。”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了六条经验。

第一,实行扁平化指挥和调度。国务院联防联控综合组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相关省份,同时派出有经验的国家级专家现场指导工作,与省、市、县各级指挥体系建立联合工作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第二,快字当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因此所有的防控措施就是要与病毒赛跑,以快制快,把速度作为疫情处置全流程的工作要求,把快字当头分解到工作的各个关键流程和环节当中,总结了“十快”,就是快采样、快送样、快检测、快追阳、快流调、快排查、快转运、快隔离、快诊断、快报告,全力提高疫情处置的效率。

第三,全省要统筹资源。必要时,全国统筹资源。在全省范围内要统筹调配好核酸检测、流调排查、转运隔离、医疗救治和社区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资源,统一调度、统一指挥,集中全省的力量和资源,快速打好歼灭战。

第四,高效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病例的重要方式,加强统筹调度,调集核酸检测的资源,全力推动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奠定基础。这三个省区的疫情,包括安徽、甘肃和广西,都实现了24小时完成一轮高质量的核酸检测,既要保障核酸检测的质量,也要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对高风险地区采取上门采样,一户一管或一人一管,对中风险地区采取1:5混检,适当降低1:10混检比例,这样通过快速的检测,检出阳性感染者,及时控制社会面传播的风险。

第五,快速流调,排查风险人群。增派和充实流调力量,在这几次疫情当中,必要时通过加强全国资源的统筹,增派流调的力量,充分发挥“三公(工)”的作用,针对这些风险的点位、风险人员,进行细致的排查,力求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力减少和消除社会面风险和隐患。

第六,加强社区的管理,强化四方责任。推动完善社区的工作体系,实施网格化管理,从严从紧做好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管控工作。同时要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在疫情防控当中的责任,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严防新的感染增量发生。

“我要特别提出的是,我们通过这几轮上千例的聚集性疫情的处置,可以说在实践当中证明了,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学、有效的。”郭燕红说。

中国疾控中心:奥密克戎BA.5毒株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强,第九版防控方案应对变异株行之有效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了奥密克戎BA.5毒株及其进化分支的主要特点以及应对方案。

“几乎每一起疫情基本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这反映了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董小平说。

董小平介绍,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流行特征和传播特点和其他奥密克戎相比,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是相较于较早时间流行的BA.2毒株来说,传播能力的确略有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了明显增强,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有所增加,这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面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变异株,如何更好地做到“早发现”?董小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处置过程中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早发现,所以在新版防控方案当中,按照点面结合、症状监测与核酸检测结合、传染病监测系统与其他部门监测系统结合的原则,开展了人、物、环境等8大类多渠道的监测预警。这些多渠道的监测既有针对还没有出现疫情时的常态化监测,比如医疗机构的就诊人员的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监测,进口物品及环境、药品监测,也涵盖了疫情出现时重点部位的监测,比如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社区管理人群、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的监测。同时,也关注到新变异株的监测和溯源的问题,比如病毒基因变异的监测。

国家卫健委:西藏有能力应对现阶段疫情

时隔920多天,西藏报告新增本土病例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派出了工作组,西藏有能力应对现阶段疫情。

据介绍,本次疫情之前,西藏仅有过1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因此对于疫情处置的经验是比较欠缺的。为了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西藏自治区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疫情处置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而且国家在各方面也都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郭燕红介绍,为了加强西藏疫情的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派出了工作组,同时也带领国家级的专家,囊括检验、流调、救治、社区防控等方面,专门到西藏指导尽快控制疫情。

此外,西藏也通过对口支援的机制来申请相关省份对西藏的医疗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应当讲,西藏是有能力应对现阶段疫情的,”她表示,特别是我们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家体制优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疫情也能够得到尽快的控制。”

国家卫健委:加大海南支援力度,海南省核酸检测能力将提升至每天单管240万管

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尽快控制疫情,国家层面加大了对海南的支持力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会上介绍了海南疫情防控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郭燕红介绍,8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赶赴海南进行指导,8月7日,又派出10个工作组驻守在发生疫情的市县,驻点支援海南的疫情防控工作,工作组下沉基层一线,深入重点区域,加强现场的调研指导和督促检查,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郭燕红表示,海南的医疗资源比较薄弱,每千人口的床位数是6.02张,每千人口的执业医师数是2.91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此次疫情应对过程中加大对海南的支持,从全国19个省份调派了1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支援海南。在核酸检测方面,调派了近8000名检测人员、采样人员以及相关的检测设备,将海南省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每天单管240万管的能力,这些核酸检测的力量布局在三亚、海口以及有疫情的和相关联的18个市县,帮助海南全省迅速提升核酸检测的能力,也为大规模核酸检测提供支撑。

“之所以给予海南这么大力的核酸检测能力支持,就是要突出检测的快字,因为在海南,特别是三亚,已经有了社区传播。”郭燕红表示,为了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正在指导海南做好高风险地区上门采样,进行单人单管和一户一管的检测,中风险地区按照5:1的混管检测,尽可能降低10:1混管的比例,以便于短时间内尽快发现感染者,提高检测效率。后续的流调排查、隔离转运等,只有在检测快的基础上并联推进,才能够同步突出“快”字。

郭燕红介绍,在医疗救治方面,一共调派了2000多名医务人员,还整建制派出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接管收治海南患者方舱医院的所有治疗任务,实现分类救治。专门派出了国家级医疗救治专家,指导海南开展临床救治工作。同时,通过调派大量的医疗力量,帮助海南完成新冠患者的治疗任务,最大限度减少对海南省正常医疗资源的影响,保障好人民群众日常的医疗服务的需求。此外,还派出了近300名流调和监督的队伍,支援疫情的防控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未来可能有奥密克戎单苗或联苗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BA.4、BA.5已成为主要的流行株。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展了新疫苗的研发,通过新疫苗的研发,期望疫苗能够发挥阻断感染的作用,另外,提高免疫保护的持久力、减少病毒变异所带来的免疫逃逸的现象。

“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内的疫苗研发也在进展中,未来可能有单苗,也有可能有联苗。”王华庆介绍,但是疫苗研发尤其是新的疫苗研发需要时间,在研发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确定性。目前使用的疫苗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效果上是显著和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全程接种和打加强针,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

王华庆表示,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非常强,一旦发生疫情,对老年人带来的危害尤其是给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带来的危害比较严重,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要尽快接种疫苗,按照规定的间隔完成加强针的接种。

国家卫健委:海南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进展期

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期,周边国家疫情快速反弹,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8月以来,全国共有9个省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百例,其中海南省超过2000例。目前,海南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进展期。

00:34

(国家卫健委:海南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进展期,时长共34秒)

国家卫健委:海南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进展期

另外,新疆、内蒙古、广东等省区多地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社会面传播风险。西藏拉萨、日喀则、阿里等地近日新报告本土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高。前期在甘肃、广西、山东等省区发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米锋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相关省份派出工作组,正在指导地方精准高效处置疫情,继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截至8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亿2661.9万剂次,接种总人数13亿139.2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6828.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31%、89.96%。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217.4万人。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2亿3880.3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609.2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44%、85.63%。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7628.0万人。

342776df8647d2a4f95f172496466d9.jpg

【记者】赵晓娜

【见习记者】段江含

【视频】叶永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陈大钻 牟元凯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