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是有着丰富红色资源的革命老区,近年来,广宁县坚持打好“老区牌”,通过对《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 》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摸清广宁红色资源“家底”,赓续红色血脉,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大革命时期的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的革命历史,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进一步挖掘广宁红色底蕴,传承红色基因,2020年12月,县委书记谢桂坤首次提出要加强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理论研究,并于2021年1月成立课题组正式启动课题研究。7月,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正式批准立项,被列入“2021年度广东党史研究规划项目”。
课题将武装斗争这一革命形式与国民革命、农民运动以及大革命失败后的工农武装斗争这三者结合起来,分析大革命时期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在哪些方面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贡献。项目课题研究的历史跨度从1924年延伸至大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课题组通过全面、深入考察,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的全过程,运用了大量的有说服力的史实,阐述了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贡献。
广东党史专家、课题组副组长兼主笔 陈立平:
我们跑了很多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查了很多资料,也有很多新的发现。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向大家宣传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在赓续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方面,以及在中共党史上,在新的广东地方党史上应该有一席地位,对修订老区的革命史当中,我们就可以提供丰富的、翔实的史料。
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约3.5万字的高质量调研报告。报告集中反映了两个重要观点,第一个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始终掌控着广宁农民运动的导向。第二个观点是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课题成果于今年2月上报省委党史研究室,经专家评审,7月4日获省委党史研究室批准结项。
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陈家标:
这个课题研究是个起点,把广宁农民运动历史背景以及武装斗争所取得的历史贡献展现出来,对广宁以后保护传承好红色资源,挖掘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把广宁农民运动及其武装斗争的历史,提升到对中国革命历史贡献的高度去考察和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视野。同时,也让广宁老区人民深刻认识自己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从而增强历史文化自信,激发为振兴老区而奋斗的热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