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广州都市圈西江生态廊道,肇庆五大举措保护西江水源地

南方+ 记者

近期,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下称《指引》),《指引》中指出,在西江开展水源地保护和河道生态修复,改善沿江生态景观,持续提升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功能。

西江是肇庆的母亲河,也是肇庆主要的饮用水来源。目前,肇庆市共有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以下简称“水源保护区”),近3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目标;共有79个乡镇级饮用水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地表水Ⅲ类及以上)均为100%。下一步,肇庆将会有何举措,做好西江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肇庆市环保局相关人士介绍,为认真落实《指引》中关于建设西江生态廊道以及水源地保护的相关要求,环保局五个方面着手,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切实做好西江水源地保护工作。

第一,强化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11个县级以上水源保护区、73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已全面完成规范化建设工作,按技术标准要求设置界碑、交通警示牌、宣传牌;建设隔离防护设施和监控设施。其余6个在2022年划定的乡镇级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

第二,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肇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督促用水单位落实水源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市级环境部门对水源保护区环保管理工作进行常态化抽查;县级环境部门每月对水源保护区进行监督检查;监测部门对县级水源保护区每季度开展62项指标常规监测,每年开展一次109项指标的全项目分析监测。

第三,强化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一方面,肇庆市建立了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一源一档”,全方位掌握饮用水源地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更新。针对不同水源地风险类型,开展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了《肇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来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此指导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准备和处置应对工作。

另一方面,环保局定期组织开展饮用水源环境应急培训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方位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周边地区联动工作机制,肇庆分别与清远、佛山、云浮、广西梧州、贺州共同签订了环境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了跨界区域环境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了以信息共享、共同防控为基础的跨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启动跨界地段(河段)环境联合监测和跨界环境违法行为联动监察等方面的合作,形成跨界环境问题联防联控长效机制。

第四,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一是建立了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一源一档”;二是加强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强有效的整治,排除威胁水源地安全的污染隐患,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三是近年来,共排查并全面清理出县级以上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184个违法建设、建筑,同时开展“回头看”工作,严防回潮。

第五,加快推进备用水源建设。目前,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怀集县、封开县、四会市和高新区已经完成供水设施建设并具备应急通水能力,其余地区预计今年内全部完成备用水源供水设施建设。

【见习记者】卢逸轩

编辑 赵雨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