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的诞生丨寻访鹤山非遗之旅

南方+ 记者

醒狮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醒狮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另一门传统手艺——狮头扎制。可以说,从狮艺诞生之日起,狮头就一直伴随其发展,二者“相依相伴,相辅相成”。日前,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鹤山狮头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今天,南方+带您走进江门鹤山市沙坪街道越塘村,寻访这门古老的技艺,聆听其传承故事。

00:25

“狮头”的诞生丨寻访鹤山非遗之旅

越塘村地处鹤山城区,闹中取静,这里是“广东狮王”冯庚长的故乡,更是鹤山狮艺和鹤山狮头的发源地。

1852年,冯庚长出生于越塘大朗村,自幼习武,长大后师从同乡冯了性学武艺、狮艺及狮头制作。冯庚长聪颖过人,好学钻研,经过多年探索、改进,成功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鹤山狮艺,与佛山醒狮并列为代表南国醒狮的两大流派。

鹤山狮有“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之分,形态不怒而威。

鹤山狮有“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之分,形态不怒而威。

百余年来,鹤山狮艺与狮头制作在国内发扬光大的同时,随着鹤山华侨的足迹走向世界,在中国港澳、东南亚、美加等地区风行,成为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鹤山形象的重要名片。

如今,鹤山狮头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越塘村与共和镇泮坑村,主要传承人有冯鉴麟、吕桂宪、冯胜强、吕惠英、叶洁珍等人。其中,越塘松元村人冯胜强颇具代表性。

冯胜强五六岁时便开始学习狮头扎制。

冯胜强五六岁时便开始学习狮头扎制。

冯胜强自幼随父母一起生活,五六岁时便受到狮头扎作的耳濡目染,一有机会就为父亲冯鑫麟当下手,逐步掌握了狮头制作技艺的全套技艺,成为第五代传人,并在松元村开设了“麟记”狮鼓工作坊。

开竹削篾是扎狮头的第一步。

“鹤山狮艺独树一帜,狮头更是别具一格。” 冯胜强介绍说,相传鹤山狮头是冯庚长根据猫头形象创作。

扎制狮头的部分工具,其技术、颜料配方、图案等基本与百年前一样。

从外形看,鹤山传统狮头长而高大,头顶为拳角,以青、黄色为主色调,青鼻、“企眼”、鲤鱼额、蓬花座、莲蓬眼顶、猫须面、烂耳兜风、五蝠背等鹤山特有造型。

扎制狮胚。

扎制狮胚。

扎框非常考验制作人的技艺。

扎框非常考验制作人的技艺。

鹤山狮的嘴型最为独特——嘴突出如青蛙嘴状(俗称蛤乸嘴),因此内行人又称之为“蛤乸嘴狮”(平嘴)。鹤山狮在传统的装饰上有“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之分,使醒狮的形态不怒而威。

冯胜强与妻子是最佳拍档,大部分狮头都是两人共同的成果。

用纱纸、纱绸为原料扑狮。

鹤山狮头的制作尤为考究,分为扎、扑、画、装四大工序。

扎:先用竹篾、纱纸为主料扎出狮胚。

扑:用纱纸、纱绸为原料扑狮,一般里外盖三层纱纸,中间夹以纱绸把狮胚糊起来。

画:即用油彩上色,勾画花纹。

装:用可活动的连接装置把下巴、睫毛和耳朵装上,以便这些部位能自由开合。

用油彩上色,勾画花纹。

四大工序中,属扎框和花纹描绘最难。很考验制作人的眼力、手艺熟练和实践经验。一个狮子有没有神,是不是生动活泼,就要看狮头描绘的功力如何。

狮头有没有神,是不是生动活泼,全看描绘功力。

鹤山狮头的图案纹样,线条粗犷豪放,刚劲有力,灵活多变,紧凑生动,富有装饰美的效果。鹤山狮头的色彩层次分明,色彩明快,节奏感强烈,更巧妙地表现狮头拟人化脸谱的艺术形象,充分表现狮子的不同风格和性格特征。

最后,用可活动的连接装置把下巴、睫毛和耳朵装上,一只新狮头就诞生了。

最后,用可活动的连接装置把下巴、睫毛和耳朵装上,一只新狮头就诞生了。

四十多年来,冯胜强坚守传统工艺,其制作的传统狮头在珠三角市场上享有盛誉,甚至远销东南亚国家。“我们的扎制技术、颜料的配方、图案基本和一百年前一样。”冯胜强说,尽管近年来,许多狮头生产都转向了工厂流水线,但依然有不少狮队对手工扎制的狮头情有独钟,“因为每一只手工扎制的狮头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只手工狮头都独一无二,更是夫妻俩共同的心血。

每一只手工狮头都独一无二,更是夫妻俩共同的心血。

近两年,为进一步推动狮艺与狮头扎制技艺传承,冯胜强积极走进校园和博物馆开讲,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演示制作过程,让更多人体验狮头制作手艺的魅力。

冯胜强已是鹤山狮头扎制第五代传承人。

冯胜强已是鹤山狮头扎制第五代传承人。

在冯胜强的带动下,越塘村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鹤山狮头扎制手艺传承的队伍中。“经历100多年,几代人传承,才有了今天的鹤山狮头制作手艺,如果你不学我不学,那这个技艺就会失传了。” 冯胜强的徒弟冯锡全说,不能等到以后只能在博物馆看到这些传统技艺,这是我们文化的根,也是海外华侨和我们年轻一代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一定要传承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任龙

【摄影】伊航

【通讯员】朱强 欧蕊荣 唐景华

【资料来源】鹤山市文化馆

编辑 吴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