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方网站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下称《指引》)中,将肇庆的鼎湖山、烂柯山作为广州都市圈生态屏障。
为何是这两座山被作为生态屏障?从广州都市圈生态格局指引图中来看,两山位于北部环城生态屏和西江生态廊道交界处,是广州都市圈生态屏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肇庆是广东省林业大市,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林业用地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也是新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源地,鼎湖山于1956年成为新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区内动植物物种丰富、结构复杂,保护区内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具有400多年的保护历史,1133公顷的面积内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植物,其中包括华南植物特有种和模式标本产地种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8种。有兽类43种、鸟类267种、两栖类23种、爬行类54种、蝶类117种、已鉴定的昆虫713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2种;已鉴定的大型真菌836种,占广东省总种数的70%,具有得天独厚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条件。
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过渡地带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宗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168科612属1202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珍稀濒危的兰科植物15种。有脊椎野生动物25目81科25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种。
据肇庆市林业局相关人士介绍,肇庆市近年陆续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改、矢量化勘界、“绿盾”专项行动、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建设、共建鼎湖山“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工作,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管理。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严格的保护管理,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高,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增加。近年来,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和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内相继发现穿山甲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得到更严格的保护。
《指引》中提出,保证生态空间连通性,加强广州都市圈南部广佛跨界水网片区生态系统和广州、肇庆、清远北部连绵山体连通性。加强连绵山体连通性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作用?
据肇庆市林业局相关人士介绍,“连绵山体连通性”概念的重点在于“连通性”,“连通性”是指景观允许物种运动和自然生态变化的程度,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桥梁。自然保护地之间如缺少必要的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的“连通性”不足,将形成保护区域生态孤岛,影响物种迁徙与物质循环,制约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通过加强广州、肇庆、清远北部连绵山体的连通性,将进一步强化广州都市圈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连通,有利于构建生态廊道,使区域内物种迁徙或分散开来,得以更好的觅食、繁殖和应对气候变化,也可使植物的自然群落通过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如授粉和溪流)而生机勃勃,对维护北部环城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维育好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安全屏障,将为肇庆生态保护和发展带来何种机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肇庆,是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安全屏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指引》的出台,对肇庆生态保护和发展是一个良好机遇,为加快肇庆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保障,为今后肇庆林业生态保护和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肇庆将结合《指引》规划部署,切实加强鼎湖山、烂柯山等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加快推进肇庆植物园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维育好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见习记者】卢逸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