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在肇庆当果农

南方+ 记者

七月初,香港青年黄志华的有机火龙果喜获丰收,经历了长降雨,火龙果虽然没有往年饱满,但仍不愁销路。黄志华每天都要忙到下午快1点,才能完成包装任务,忙里偷闲吃上一口午饭。

绿森园林种植场航拍图。通讯员供图

2019年,拥有多年经营园林种植经验的黄志华,从电视上看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得知国家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便嗅到了乡村广阔的发展前景,决定顺应国家大局发展方向,从香港来到农业资源禀赋高的肇庆,开启农业种植的创业之路。

经过实地考察,黄志华选择德庆县莫村镇建设绿森园林种植场,种植有机火龙果,当起了“果农”。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种植基地在村里的山脚下,刚来这里的时候路还没通”,黄志华和镇政府反映后,他们马上派人过来了解情况,帮村里修路。在德庆县台港澳事务局多次上门走访了解与帮助下,黄志华的绿森园林种植场场地租赁、水电设施安装、道路修整等问题都被逐项解决。“当地政府非常支持我们这些小农场,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贴心”,黄志华由衷地说道。

不大的基地、小小的村路,打开了黄志华创业的大门。但未曾想到的是,困难却接踵而来。2020年1月初遇上严重霜冻天气,由于低估了山区的低气温,10亩的果苗大部分被冻坏冻死。5-10月干旱少雨的恶劣天气导致果树生长缓慢,部分甚至长不起来。11月,好不容易迎来第一批果实,没到1个月寒潮再次来袭,两年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

2021年春节期间,黄志华深思熟虑,最终没有选择回港,而是凭着一股韧劲,决定总结经验重新再来。

整齐划一的火龙果园。通讯员供图

黄志华不断创新种植模式,改良果树种植技术,提高果苗抗风险与病虫害应对能力。他说:“对于日常病虫害管理,我们尝试过各种办法,最后选择用大蒜油或是中药对树体进行调理,虽然见效慢,但以虫治虫、以菌治菌这样的有机管理确保了有机农产品的绿色安全。”

黄志华种植的有机火龙果。通讯员供图

2021年3月底,他重新种植了约12800株火龙果苗,到年底已有少量收成。今年7月初,黄志华的基地更是迎来了大丰收,目前已采收火龙果三批共10万斤供应市场。采用人工授粉的红水晶品种火龙果,因果质、果品比市面上的其他品种更胜一筹,受到市场和各方朋友的青睐。

果实的丰收与顾客的喜爱,充分给予了黄志华继续努力干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他计划年底再扩种20亩增至70亩,预计年产量达60万斤,产值达250多万元。

黄志华邀请德庆县领导品尝火龙果。通讯员供图

黄志华邀请德庆县领导品尝火龙果。通讯员供图

将近4年的时间里,黄志华与当地村民处成朋友,与村干部无话不谈,肇庆乡村良好的发展氛围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坚定了扎根肇庆的决心。

看着整齐划一、红绿相间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黄志华对笔者说,“要把有机种植技术推广到周边农户,形成火龙果产业链,让大家一起富起来。”

【撰文】王焌鑫

【通讯员】梁杰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