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绿色”再起航!拜耳为火龙果绿色转型提供良方

农财宝典
+订阅

清爽甘甜,鲜嫩多汁。近年来,火龙果越来越受市场青睐。产业提速,产区增收。我国本土火龙果覆盖率的继续提升,需要从源头采取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如何实现,落脚点便在具有“天然大温室”之称的海南。

8月2日-4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拜耳作物科学联合实施的大型公益性培训项目“拥抱绿色”走进海南。通过多年市场调查、产品研发、试验示范,拜耳推出针对火龙果根系健康生长的路富达®等产品,为火龙果生产带来了绿色环保且行之有效的探索方案。

为“红色”产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火龙果在我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种植,并已实现周年供应。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火龙果反季节种植生产已成为海南省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海南省高温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温床。当前,病虫害的严峻形势制约着海南农业生产。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植保行动有助于海南绿色转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目标,为品牌推广打下良好基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鹏致辞时表示。他评价,“拥抱绿色”项目是推动海南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活动,助力农业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发展。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鹏

乐东县副县长柳晓磊致辞表示,“拥抱绿色”项目不仅为农业工作者在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理念,专业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搭建了优秀的平台,也为乐东农业发展引进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理念、标准、技术和实践带来了机会,从而加快推进乐东农业向产业化、绿色化、标准化转型升级。

乐东县副县长柳晓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指出,如何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百姓对高品质、安全的瓜菜、水果的需求,绿色植保承担着特殊使命和重大职责。作为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农技人、农资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术,自觉提升推动绿色发展能力,促进种植业生产全面绿色转型。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

良种还需配良法。拜耳作物科学始终致力于将绿色植保理念和技术与各地的优势作物相结合,助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总监魏雨钊表示,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拜耳计划2030年实现在生产环节降低30%碳排放。“通过聚焦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让农户看得见、用得起、信得过。拜耳将以农户为本,将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技术服务,融入到每个项目中,从而为实现海南农业产业生态化做出积极贡献。”魏雨钊说道。

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总监魏雨钊

把脉市场,问道产业。据了解,每年拜耳为产品研发投入的经费占比超过收入额的10%。聚焦产业痛点,拜耳推出路富达®、卓润®、露娜润®、露娜森®等系列产品,一站式解决农户火龙果种植过程,所遇到的线虫抑制、溃疡病、炭疽病等困扰。

为解决痛点提供良方

当下,海南的火龙果产业在绿色生态种植、科技种植、规范种植等方面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汤华就如何种出优质火龙果进行报告分享。他表示,火龙果种植要勤灌溉,以少量多次为宜。施肥建议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针对冬季种植所需要的“植物补光”技术,汤华教授团队通过试验得出,综合成本及功能适应性,推荐选择黄光来促进火龙果花芽分化。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汤华

针对火龙果的病害绿色防治技术,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谢昌平副教授围绕病害种类、病原鉴定、为害的基本情况以及综合防控策略等系统的进行了介绍。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谢昌平

根系健康,是产量和品质的第一道防线。拜耳市场开发农艺师符良恒介绍,根部病害会导致植株地上部分长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枝条逐渐变瘦变黄并干瘪,进而威胁产量。

拜耳市场开发农艺师符良恒

“枝条不肯长、坐果也少”“用不好会烧根,效益还是会较少”。火龙果线虫在海南年繁殖可达10-15代左右。许多农户反馈,当下针对火龙果根结线虫病的主流防治药品效果不尽人意,药效的持效期较短且毒性较高。

拜耳针对种植痛点及防控难点,推出路富达®本土化探索方案。“路富达能够令用户杀虫省心、产量称心、用得放心!”符良恒信心满满道。

活动现场,与会人员还前往海南乐东县尖峰镇观摩火龙果试验示范地。在相同用药时间和管理模式下,路富达®+卓润®的试验组较传统组的田间表现根系发达;枝条数量更多,且更厚而浓绿;果色漂亮,果产量更高。

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火龙果示范基地

基地郭老板表示,以试验期间3元/斤的市场价计算,使用拜耳探索方案后,单批次的火龙果每亩可增收468元。“全年收获十几批果,增收十分可观。”此外,路富达®的用量较传统药剂用量大幅缩减,切实践行我国药肥双减、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理念。

符良恒表示,火龙果病虫害做好预防很关键。路富达®的施药窗口在发新芽前的15-20天,滴灌和人工灌根的方式均可。“滴灌时,根系集中部位药水纵向渗透深度要达到20-30厘米,使用中加入卓润效果更好。”

会上,海南省植保站科长李涛就海南省绿色防控现状进行介绍,他表示,绿色防控是解决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主要措施,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据了解,2022年,海南省将开展对农药化肥减量补助项目,补贴金额约1亿元。

海南省植保站科长李涛

为绿色转型持续发力

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规划(2021-2035年)》。《规划》力争用10-15年把海南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科学中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李莉通过解读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就如何在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同时,发展热带水果产业进行了详细分享,同时指出了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未来在对接乡村振兴中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李莉

会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建峰和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严婉荣分别讲解了芒果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海南西甜瓜种植现状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建峰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严婉荣

一直以来,拜耳作物科学始终致力于将绿色植保理念和技术与各地的优势作物相结合,助力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帮助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和提质增收上“全程无忧”,符良恒介绍了“拜耳更好火龙果”“拜耳更好芒果”,及“拜耳更好甜瓜”本地化探索方案。

活动现场,王凤乐、李莉、李鹏、柳晓磊、李波、魏雨钊共同启动2022年拥抱绿色活动。

2022年拥抱绿色活动启动仪式

作为中德农业合作框架的一个重要议题,“拥抱绿色,共赢未来——绿色发展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主要面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管理人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提供绿色发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学员在绿色农业政策理念、专业技术、个体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从而为中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拥抱绿色”项目先后在江苏、山东、西藏、内蒙古、四川、广西、广东、安徽、云南、黑龙江、河南、浙江等14省、自治区顺利实施,累计培训线下学员1946人,线上触达学员超过20万人次。

据悉,继海南后,该项目还将落地上海,一如既往地结合拜耳“悦农堂”平台和“我向往的田园”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功案例和现代农业技术带给更多的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

*本文为推广信息*

作者丨陈迎,部分图片来源于拜耳

编辑丨农财君

审核丨杨吉龙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联系丨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微信

加农财君微信,进全国农资群交流!

全国农资市场群,扫码加入交流!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