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猜到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哪个地方吗?
这里是潮州!
如果不告诉你说照片是在潮州拍摄的,你一定会以为这里是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小荷微微漾波上
孩童嬉水,轻舟逐浪
古榕荫下话长短
如此甚好风景,却是在城区的不远之处
高铁从这里经过
高速的出口就在这里
城区的高楼近在咫尺
分不清是村在水中,还是水在村中
金山溪
一个又一个的古村落
被清澈的溪水湖水环抱
后洋堤村
饶砂村
仙美村
这片水域,正是现在地图中的湘桥区磷溪镇金沙溪。
怎么图文的标题是“金山溪”,而不是“金沙溪”?这真不是长光伯写了错别字。
虽然现在大家都把它叫做金沙溪,但它真正的本名却是金山溪。
光绪《海阳县志·舆地略》载:“东溪循(凤凰)洲左西南流四里,会西溪,转东南流十六里,至急水门,又东南流三里,至龙门关,金山溪水自东北来注之。”“金山溪亦名鲤鱼沟,发源鹳塘、内坑、旸山,经水南饶砂及饶属之厚洋、溪打等乡入于东溪。”
《潮州志·山川志》亦称之为“金山溪”。
李来涛老师在《说潮丛脞》这样描述:考金山溪发源七屏山西麓婆姐岭下,自西北流向东南,至龙门关注入韩江东溪,中间经过旸山,溪边有一小丘名金山,因取以为名,故应为之正名。
1921年韩江三角洲地图
(局部)
1931年日军潮州军事地图
(局部)
这是长光伯在许立耿的帮助下寻找到的两张近百年前的金山溪地图,其中1931年日军描绘的潮州军事地图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金山溪。
从史料记载及地图中看,千百年来,金山溪都是经龙门关汇入韩江东溪。
直到1956年兴建阳坑排水工程,堵塞龙门关,把金山溪出口水导引到尧里村注入北溪。
或是因为“沙”与“山”近音,近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将其称为“金沙溪”,慢慢地,许多人也都不知道它曾经的、正式的称谓是“金山溪”。
金山溪流域没有高楼大厦,却有着数不清的历史建筑。
每个村庄里各具特色的祠堂家庙、老爷庙
旸山村陈氏家庙
堤头村佘氏家庙
仙美村李氏家庙
后洋堤村郑氏宗祠
老爷庙
这里有历史名人故居、红色景点.
【金吾第】将军府
田野中还有过番南洋的华侨家老家建设的民国豪宅
居安里
(点击照片延伸阅读)
这些历史建筑,有着精美的潮州传统工艺装修
村里的每一棵古榕、每一座老厝,都承载着潮州先人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
旸山光鸣家塾
旸山文林第
旸山村
就连旸山村委会,都是长光伯看过的最有年代印记的村委会。
好山好水,人杰地灵。
古时诗人陈衍虞,“金吾将军”李青,如今北大教授陈平原……
自古至今,这里人才辈出。
金山溪流域的八乡是古堤、仙美黄、内坑、旸山、急水、饶砂、仙美、厚洋堤。
八乡还共同信奉同一位神明,他就是韩愈。
相传韩愈刺潮之时,在龙门关开凿沟渠改善水利。明代村民为感恩韩愈,在龙门关建韩文公祠,自此每年九月初九八乡轮流举办祭祀韩文公的活动。
遗憾的是五十年代龙门关韩文公祠被拆,仅剩下公祠的石门匾。但八乡共祀韩文公的习俗却也流传至今。
而金山溪最出名的特产,当属菱角。其中的仙美村,更是被誉为“菱角之乡”。
每年夏天,就是菱角收获的季节。
(点击图片,观看菱角收获视频)
每天清晨,一艘艘的菱角船穿梭在菱角池中,奏响着丰收的乐章。
这一方水土不止养育了一方人,更成了大量水鸟的天堂。
看见这位凌波仙子吗?它也叫水凤凰,学名水雉。
金山溪中的水凤凰,和村民们和睦相处。
每天都可以看到它们在菱角池中嬉戏玩耍
最近,这里的水凤凰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每天溜娃,也成了鸟爸爸的主要工作。
菱角池中,和水凤凰“和睦”相处的还有黑水鸡、池鹭、翠鸟等很多鸟类。
近年来政府对生态的重视,对新农村的建设,也让这片水乡的水越来越清澈,村落越来越整洁美丽。
听说其中的仙美村还在积极申报旅游特色村,期待着他们申报成功,将这里打造成潮州的又一个休闲好去处。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
金山溪日出莲花山时的迷人风景
来源:长光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