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深藏功与名,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老班长找到了!

南方杂志
+订阅

06:13

△《七班长的尘封往事》 (视界出品)

60多年深藏功与名,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老班长找到了!

他叫沈金水,今年92岁,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

70多年前,沈金水在27军80师240团3营7连七班任班长。沈金水所在的这支部队,正是年初热播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钢七连”的原型之一。在长津湖战役中,沈金水加入敢死队,在零下40多摄氏度极寒环境下,完成了炸毁水门桥的壮举。

然而,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沈金水却很少向别人讲述。家人只隐约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问起打仗的事,他总说:“我只是幸存下来的一个兵。”

直到今年5月初,沈金水在深圳工作的外孙李立彬同事,偶然看到2020年《石家庄日报》一篇采访老兵姜庆云的报道,在一段回忆中提到了七班班长沈金水的名字,他将此事告诉李立彬。看过报道后,李立彬立即将事情告诉了家人,并向当地相关部门联系与证实。至此,沈金水的事迹才被人知晓。

盛夏,《南方》杂志记者来到云浮罗定市泗纶镇,见到了这位颇具传奇经历的老战士,与他聊起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

零下四十多度,与敌人拼刺刀

1949年,沈金水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解放战争中,沈金水因作战勇猛,立下三等功。

朝鲜内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度将战火燃烧到中朝边境。1950年10月,沈金水随27军乘火车赴东北安东一带,从鸭绿江出征,踏上了朝鲜战场。

“白天我们不敢行动,他们飞机大炮比较多。有时候要走两三天晚上的山路,一走就是七八十公里。”当时战况紧急,沈金水背着武器装备及干粮,负重数十公斤,通过战略穿插,行军几百公里到达了预定作战区域。

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沈金水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皇牌部队第10军展开直接较量。

位于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山高林密,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时值严冬,加上连日大雪,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我们进入朝鲜时没有准备,来得很急,棉衣棉裤都没有的。”沈金水介绍,新兴里战役打得最为惨烈,他和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冻到手脚都烂掉,机枪的撞针因严寒击发不了,就靠手榴弹和刺刀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

一天晚上,在夜幕的掩护下,沈金水带领几名士兵向纵深穿插,突袭了美军营地。“我们也不知道敌人的阵地是怎样的,一开始摸进去,发现他们在雪地里睡觉,被子是白色的鸡毛被,一拉拉链就能睡了。我当时不敢开枪,因为一开枪就会惊动其他人,只能靠刺刀去捅,最后歼灭了敌人一支小分队。”

在历时五天四夜的新兴里战斗中,沈金水所在的第九兵团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守阵地,顽强作战,重创了不可一世的美军,全歼装备精良的“北极熊团”,创造了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

加入敢死队,第三次炸毁水门桥

水门桥,位于朝鲜半岛盖马高原南端的古土里和真兴里之间、古土里南约6公里处的黄草岭山口,虽只有8.8米的跨度,仅可容一辆汽车通行,却是唯一一座通往长津湖以外地区的车道桥梁。

长津湖战役打响后,美军第10军被截为数段,开始竭力往后收缩,企图南逃。而水门桥是从长津湖撤往后方兴南港的必经之路,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此前,志愿军曾两次炸毁水门桥,但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工兵都快速修好了钢木结构的桥梁,并派重兵把守。

美军站在被炸毁的水门桥上。资料图片

美军站在被炸毁的水门桥上。资料图片

虽然已过去70年,沈金水依然清晰地记着当时的情形:七连接到了第三次炸桥的命令后,由连长姜庆云组织了40人的敢死队,带领一个加强排和一个重机枪班,他们反穿着棉衣、背着炸药包,棉衣白色的内衬与皑皑冰雪融为一体。

借着夜色的掩护,他们分批隐蔽接近水门桥。然而,在探照灯、照明弹之下,敢死队员被美军发现,枪林弹雨中,姜庆云被子弹打倒,昏迷不醒。

一批批敢死队员倒下了,人越打越少。

“我带两个步兵和枪手去炸水门桥,灯在桥头照得很亮,枪手是为了打探照灯,我就拿着冲锋枪打碉堡,两个步兵就拿炸药炸桥。”据沈金水回忆,他们顶着敌人猛烈的火力攻击,最终冲到了桥头附近,“轰”的一声巨响,成功将美军二次修复的桥梁连同基座再次炸毁。

讲起水门桥之战,沈老略显激动,他把目光移向远处,停顿了很久。

当年,他们用血肉之躯执行炸桥任务,大部分人战死沙场,最大限度地迟滞了美军撤退的步伐。但不久后,美军在日本赶制了8套重达1吨车辙桥组件,用大型运输机运抵水门桥,第三次修复了桥面,美陆战第1师主力得以陆续过桥撤离。

猛将“老虎仔”,一个人打一个排

在沈金水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战斗。

1951年4月初,“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计划从中朝人民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五次战役。

“我是冲锋枪手,打仗不怕死,部队的人都叫我‘老虎仔’的,见到敌人就想一口吃掉他。”在一次山地阻击战中,美军一个排的兵力往山上冲锋。为了守住我方阵地,沈金水迂回到敌人侧面,用一百发子弹的冲锋枪,一口气打死了十几个人,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战争年代我们都是不计生死的,过一天算一天。防御战打过、进攻战打过、坑道战也打过。在战场我们是直接插入敌人内部,从里面往外打,把敌人打到乱了,敌人都不知道我们怎么来的,他们也服了我们。所以美军要谈判就是因为这样,打到他们都害怕了。”

作为冲锋一线的机枪手,沈金水参加过大大小小数百场战斗,却鲜有受伤,身上也无弹孔疤痕。在他看来,这是因为年轻时身体灵活,跑得快,擅长打运动战。

不过,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也有距离死神比较近的一次。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战术主要是飞机轰炸、炮轰,头顶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丢下来一个炮弹,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有一次,我在山里挖了个人大小的洞,敌机突然袭击,炮弹在我旁边爆炸,震伤了耳朵。”此战过后,沈金水就落下了听力减退的毛病。

沈金水说:“我受这点伤不算什么。我们同班的战士死的死、伤的伤。而那些牺牲的战友,再也见不到了。”

直到今天,沈金水也不愿多提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认为,与他们相比,自己能多活70多年,已经是幸运的了。

发现飞机残骸,活捉美军飞行员

在翻看沈金水的资料相册中,有一张战场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张照片拍摄于1952年,是沈金水和战友发现美军直升机残骸的现场留影,但沈金水此前从未见过这张珍贵的照片。

直到最近,女儿沈小妹为父亲整理历史资料时,无意中在媒体上发现了这张历史照片并交给沈老看。

沈金水(左一)发现美军直升机残骸。资料图片

沈金水(左一)发现美军直升机残骸。资料图片

“左下角这个人就是我。”沈金水看到照片的第一眼,就认出手持冲锋枪的人,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

1952年1月某日傍晚,27军某炮兵部队在战斗中击落了一架美军战斗机,随后美军直升机前来搜救飞行员,在寻找飞机残骸和搜索美军飞行员的过程中,直升机又被某部高机连击落。

“天气非常冷,姜庆云带领我们3排的战士,连夜到10多公里外的山地搜索。”沈金水回忆道,当时搜剿直升机和美军飞行员的任务就交给了七连。

“我是第一个发现直升机残骸的,当时飞机的螺旋桨仍在旋转,却不见飞行员。后面发现他就躲在松树头,我就把他捉回去,交给上级。“沈金水说。

彼时,正在焦急等待美军救援的俘虏身高超过一米九,被俘时极其恐惧,但没有抵抗。“晚上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抓到他的,搜了他身,有一把手枪、有照片、有美金、有指南针。我们按照规定,把美金和照片这些私人的东西全部还给他,他才没那么紧张。”

“后来,直升机的发动机就让我拆了下来,用棉被包裹着,从山上拖回去,再运回中国。”说起这些战场往事,沈老仍记得清清楚楚。

解甲归田,60多年深藏功与名

1952年10月,沈金水随队回国,继续留在部队工作。1955年,沈金水从部队转业回到泗纶镇,先后做过交通员、地质队员兼炊事员、粮管所仓库管理员等。

沈金水的女儿沈小妹说,他们兄妹一共7个人,小时候家里的经济非常拮据,常常连木薯粥都不够吃。尽管如此,父亲从来不向单位提出帮助和要求。他热心助人,乐于奉献,还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的医护知识,服务群众,多次被当地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几十年来,沈金水还一直保持着穿军装的习惯。时光荏苒,这位“90后”老兵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最基层的乡下种地劳作,始终保持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作风。

抗美援朝老兵沈金水敬军礼。

抗美援朝老兵沈金水敬军礼。

沈金水生活节俭,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件70多年前的旧棉衣,那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用来抵御严寒的宝贝物件。要是找不到了,还会责备儿女们把它弄丢了。每年冬天,他不要儿女买的新衣服,就爱穿着这件有多个破洞、洗了无数遍的旧棉衣。

他说:“这件衣服,够暖和。”

沈金水穿了70多年的旧棉衣。

沈金水穿了70多年的旧棉衣。

沈金水的家中摆设简陋,用的都是陈旧家具,但他悉心收藏了一些珍贵的当兵纪念品:革命军人证明书、立功证明书、抗美援朝纪念勋章……这些物件见证着这位老战士往昔的峥嵘岁月。

沈金水获得的各类勋章。

沈金水获得的各类勋章。

老人平日里喜欢看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今年,儿女带他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电影,重新激起了沈老对烽火岁月的回忆。

1951年,沈金水在战场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沈金水的入党志愿书中,泛黄的内页记载着老人的入党申请理由:为了个人的荣誉,世界人民都能得到解放,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而加入共产党。

沈金水的入党志愿书。

沈金水的入党志愿书。

采访的最后,沈金水对记者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回到七连走一走,看看部队的变化。

“我想将原来七连的战斗故事讲给年轻的士兵们听,希望他们好好学习,练好本领,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沈老深情地说道。

本期支持单位: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云浮市委宣传部

罗定市委宣传部

罗定市博物馆

罗定市泗纶镇政府

编辑 邓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