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日,我国南疆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呼吸感染楼正式揭牌,项目进展按下“加速键”,预计5~10年内将全面完成感染科学科建设。
2020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喀什、克州调研时指示:南疆地区医疗资源比较薄弱,要根据当地的疾病谱,将其纳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更好满足长远防控和群众就医需求。
2021年5月13日,中山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确定以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为建设重点,建立传染病救治为主、多学科群支撑的南疆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主要输出单位、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作为参与建设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 高松
竣工揭牌仪式上,高松表示,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按照“1+X”的建设模式,以传染病中心建设为重点,其他学科群为支撑,共同发展,努力成为深化医改的试验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新标杆以及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 戎利民
戎利民汇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建设情况。他表示,此次呼吸感染楼的竣工按下了南疆(喀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加速键,接下来将继续从硬件设施完善、内涵实力强化等方面全力推进建设,确保达成5~10年内全面完成中心感染科学科建设,实现该学科位列南疆首位、全疆前列等多项预期目标。
广东医疗“集成式”“造血式”帮扶
中山三院创新援疆模式
多年来,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有关工作部署,发挥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牵头单位作用,集中学校医科资源,将喀地一院作为非直属附属医院进行对口建设,通过援派院长、增派干部、以院包科、以院包学科群、导师带徒、建设专科联盟、特派硕博士轮转学习等“集成式”“造血式”帮扶手段,助推喀地一院向国内百强医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迈进。
中山三院以传染病学科起家,感染科成立已有68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作为主要输出医院,接到任务,该院派出多名感染性疾病科学科骨干在喀什驻点帮扶,感染科主任医师彭亮教授、李新华先后“挂帅”执行院长,“大后方”也从总体规划、人才引进培育方案以及负压病房设计、人流物流通道区分等方面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戎利民表示,中山三院将与中山大学同心同步同行,坚定延续柔性刚性结合、“输血”“造血”并行、育人选苗并重的创新援疆模式,加快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为南疆群众筑起坚固的传染病防控壁垒,为国家与区域重大传染病防治、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 | 岳超群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叶张翔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