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孩子升入高中,跨越到了一个新阶段,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您了解初高中的差异吗?您知道孩子在新环境里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吗?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旅程中,需要有一位智者带领他/她突破能力的局限,我们的家长朋友就是智者的最佳人选。初高衔接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那么,家长朋友们如何根据孩子年龄和学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升级自己的教育思维,赋能孩子顺利衔接呢?
点击下面视频(音频)收听第257期精彩节目吧!(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听)
初高中衔接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思想懈怠、跟不上节奏、找不到方法、成绩大幅滑坡、心理失落、人际关系紧张、异性交往困惑等,需要孩子、家长同学校一起逐步解决。暑假可以侧重做好学习生活方面的衔接。
能上普高的孩子,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孩子身上有三项内驱力值得去发掘,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给家长朋友们和准高一孩子们提供四面“镜子”,希望利用暑假这段时间,好好对照,以顺利完成初高衔接,四面“镜子”分别为:
后视镜,也就是要学会回头看,要多反思。
显微镜,查找自己的不足。
放大镜,发现自己所擅长、感兴趣或是有天赋的那一面,去努力朝着这方面找更好的平台、机会,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望远镜,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让青春之花在理想的照耀下尽情绽放。
家长朋友们对初高中衔接要顺势而为,不要输出焦虑,爸爸妈妈要转变身份,我们作为高中家长要做孩子的副驾驶,做孩子的教练,做孩子的顾问,做孩子的人生导师!引导我们的孩子,我的高中我做主!引导我们的孩子用主人翁精神积极面对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新学习方式等变化。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尽快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格局决定出路,初高中衔接,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孩子实现自我教育、自驱成长,“一核六翼 ”赋能成长。家校携手,通过提升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从六个维度协助孩子实现自我教育、自驱成长 。
1.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不断升级认知:积极心理,化“危”为“机”;
2.让孩子有一个身份认同:初高中角色转变,重新定位;
3.引导孩子做好生涯规划:认清现状,树立目标;
4.引导孩子不断悦纳自我:提升自我认知,自我效能;我爱我自己,我接纳我自己,我欣赏我自己,我相信我自己会越来越好。
5.提前情境演练,引导孩子做好人际适应:我你互动,情景匹配;
6.勤勉慧学:激发内驱、学习得法。不断地向周围同学老师学习,学有得法,勤勉慧学,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推荐家长和孩子共读《谁动了我的奶酪》,积极应对改变。共读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孩子的品格》,利用暑假提升孩子的信念力(我有什么样的信念)、情绪力(我的情绪有哪些)、领导力(我的计划与策略是什么)、资源力(我想调动哪些资源)、创新力(我有哪些创新)、抗挫力六大能力(我会怎样面对挑战)。
当孩子的格局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选择越来越多,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孩子就会不断激发成长的内驱力,更好地完成初高衔接,开启美好的明天,蓄势赋能一起向未来!
高中是求学和成长的新旅程。“新”意味着未知,也意味着挑战,孩子可能会经历冲突、适应和期待。从时间维度来看,衔接期可长可短,这取决于孩子是否调整好状态,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往前迈进。从影响范围来看,衔接包括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初高衔接过程中需要我们积极赋能,激发孩子成长的力量。
请一定重视和孩子的关键对话,尤其是意见不一致,情绪激烈的对话,这是孩子在求助,是我们爱他并给予帮助和支持的最佳时机。用智慧而非情绪与孩子对话,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非制造新的问题。
高一的基础对于后面两年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用对方法,让孩子学得进去,学得有获得感,有尊严有自信有活力。
目标与精彩的人生有着密切关系。青春期的孩子精力达到了人生最旺盛的阶段,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们没有目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可能会是“空虚”“愤慨”。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不在于“孩子什么都听我的”,而在于对他思维的影响,给他营造有目标感的氛围。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节律,孩子的成长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该经历的,他都应该自己完整地去体验。我们守护、赋能孩子,让他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成长,发光,成为自己的英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