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大湾区》栏目以深圳为原点,以海陆空港铁等交通枢纽规划实施的推进为经纬,走进大湾区城市,围绕“牵引、融通、气象、活力”四大关键词,全景展现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蓬勃图景。敬请关注!
发达的航空运输能力和临空经济是世界级湾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为引领的世界级机场群正迅速崛起。
记者从广东省交通部门获悉,预计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拥有7座运输机场、17条跑道,旅客吞吐量达4.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建成引领全球、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工程按照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目标设计建设。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进入快车道
近日,记者来到深圳机场采访了解到,机场第三跑道稳步迈进建设“快车道”。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于去年开建,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运,能满足包括世界最大客机A380等各类大型客机起降。三跑道位于机场二跑道和沿江高速之间,长3600米,宽45米,飞行区按照最高等级4F级建设,能满足包括世界最大客机A380等各类大型客机起降。项目工程填海面积达2.8平方公里,相当于400个足球场。
深圳机场被称为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2019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大关,在最高峰期时,平均1分多钟就有1个航班起降。根据2021年的数据,在疫情影响之下,深圳机场仍保持强劲活力,空港三大指标在全国各大机场中名列前茅:旅客吞吐量3635.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6.8万吨,航班起降31.8万架次,均跻身全国前三甲。
据了解,第三跑道扩建工程按照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目标设计建设,建成投运后,将推动深圳机场飞行区进一步扩能增效,满足大湾区航空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
大湾区空港客货保障能力将实现“倍增”
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共有7座运输机场、11条跑道。其中,三座国际航空枢纽分别为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两座干线机场为澳门国际机场和珠海金湾机场;两座支线机场为佛山沙堤机场和惠州平潭机场。
根据规划,各大机场在未来几年均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机场三跑道及T1、T2航站区等改扩建工程在2026年完工后,终端保障能力将达到年旅客吞吐能力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450万吨;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项目2024年扩建完成后,终端容量达到年旅客吞吐能力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1000万吨;2025年,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将新增两条跑道,终端容量将达到旅客吞吐能力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600万吨。
此外,惠州机场新一轮改扩建工程将在今年内启动。下一步,惠州机场将与深圳机场在市场拓展、空域资源等方面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承接深圳机场外溢需求,切实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提升深圳及东莞东部、深汕特别合作区及河源等区域的航空服务。
预计到2035年,大湾区拥有的机场跑道将扩容至17条,客货保障能力比2020年约提升一倍。
加速建设国际一流湾区“航空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与纽约湾区相当,但人口总量和土地面积远高于其他湾区。业内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发展更加具有空间和后劲。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Consulting预测,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客货运需求量将达4.2亿人次和2000万吨,前景可期。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本着错位发展、竞争合作、良性互动原则,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空地全方位、一体化协同,更好实现世界级机场群与城市群联动发展。”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大湾区的核心空港枢纽之一,深圳机场将在实现能级提升的同时,精准定位,协同发展,助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Tips
改扩建机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2026年三跑道、T1、T2航站区改扩建均完工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交通发
去年底,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进一步提升了该机场的通航能力。同时,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第三跑道、T1、T2航站区改扩建工程也陆续展开。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跑道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指标4F。目前,机场三跑道工程正在开展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施工等工程。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跑道、T1、T2航站区等改扩建工程,预计2026年完工。建成后,将达到年旅客吞吐能力8000万人次。
香港国际机场
2024年三跑道完工
年吞吐量达1.2亿人次
▲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香港地理位置优势明显,4小时飞行航程可达亚太区主要城市,5小时飞行航程范围覆盖全球逾半人口,约120家航空公司在香港营运航线,往来全球超过200个航点。
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是香港由“城市机场”蝶变成为“机场城市”愿景中的重要项目,不仅为香港整体经济带来新动力,也将通过整个项目对机场进行提升,加快机场与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互联互通,打造出能服务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机场,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项目预计2024年扩建完成后,香港国际机场可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达1.2亿人次、年货运量达1000万吨。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2025年三期改扩建工程完工
年吞吐量达1.4亿人次
作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工程——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稳步推进。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544.2亿元,主要建设西二跑道(第四跑道)、东三跑道(第五跑道),新建T3航站楼和T2航站楼东四、西四指廊,并在T3航站楼前建设综合交通中心,引入地铁、城际铁路、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线路。项目已于2020年动工,扩建工程充分对接铁路和航空,实现空铁高效联运。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预计2025年完成。届时,将新增两条跑道,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4亿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将达到600万吨。
澳门国际机场
加快推进改扩建前期工作
澳门国际机场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凼仔岛,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是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而建成的机场。据澳门民航局官网信息显示,澳门国际机场拥有一座航站楼,共计5.9万平方米;共有一条跑道,跑道长度为3360米;停机位24个,共开通国内外通航城市58个。
从2017年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到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粤澳不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空港方面,澳门国际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机场功能和协作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巩固了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地位。
珠海金湾机场
2024年双航站楼启用后
年旅客量将升至2750万人次
8月的海风滚烫,在海边的珠海金湾机场附近,两大工程现场热火朝天。一边是包括T2航站楼在内的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另一边是广珠城轨延长线——珠机城轨二期。待两大工程建成后,珠海机场将首次实现轨道交通连接,并将在珠海站、横琴站实现与广珠城轨、澳门轻轨的便携衔接。
根据发展规划,珠海机场争取开通国际口岸功能和开辟国际航线。2019年,珠海机场启动改扩建工程,包括新建T2航站楼及站坪、飞行区滑行道等项目。T2航站楼总建筑面积为T1航站楼面积的2倍,计划2024年建成。双航站楼启用后,珠海机场年旅客保障容量将达2750万人次。
深圳“第二机场”
惠州平潭机场2023年改扩建完工
深圳交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深圳要加强与惠州机场合作,切实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提升深圳及东莞东部、深汕特别合作区及河源等区域的航空服务。
近期,按照飞行区4E标准,推进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惠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新建第二跑道、航站楼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机场服务能力。谋划开放空港口岸和开辟国际航线。推动与深圳机场在市场拓展、空域资源等方面合作,承接深圳机场外溢需求,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惠州机场计划年内启动新一轮改扩建,计划新建6个C类民航停机位,工期从2022年到2023年,总投资2亿3300万元。
新建机场
广州“第二机场”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争取年内动工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在“5+4”骨干机场布局的基础上,完善“3+4+8”运输机场布局。其中,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量齐观,同列入三个国际航空枢纽机场。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计划总投资350亿元,将按4F标准设计,近期建设2条跑道,建设T1航站区、南侧工作区及相应机场配套工程,客流目标3000万人次;远期建设东二跑道(E类),增建T2航站楼、北侧工作区及相应机场配套工程,客流目标6000万人次至8000万人次。
广州新机场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和肇庆市高要区蛟塘镇交界处,距离佛山市中心城区56公里,与白云机场直线距离95公里。广州新机场虽然选址在佛山,但实际上由白云机场运营,将服务于广州、佛山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建设期限方面,佛山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机场土方工程要争取在年内动工。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