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飘香!江城税务助力非遗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南方+ 记者

从历史典籍到烹制菜肴,豆豉以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入药入食的属性,最早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亦始终作为舌尖美味活跃在国人餐桌。

阳江豆豉更是其中广受欢迎的品类。“别看它只是一款调味品,但需要历经选豆、浸泡、蒸煮、制曲、天然发酵、晒干、冷却回油等十八道工序,耗时40余天,才能有乌黑油润、松化香醇的风味。”出身豆豉酿制世家的冯康表示。冯康对自己投入半生心血的工作充满感情,在他看来,在豆豉烹制技术的不断传承与创新中,人们得以品味这其中的历史与文明

广东阳帆豆豉有限公司微生物制曲工序。

广东阳帆豆豉有限公司微生物制曲工序。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豆豉酿制技艺(阳江豆豉酿制技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冯康通过创办自己的品牌来实现对豆豉文化的推广。

“希望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豆豉。”抱持着这个愿景,1994年,他创立了广东阳帆豆豉有限公司。长达30余年的努力经营,使得“阳帆牌”成为了阳江豆豉的知名品牌。不仅如此,产品更是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世界各地。

由一颗豆豉出发,走进历史光影,探寻文化根源。冯康表示,近年来,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的发展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阳江豆豉酿造技艺,公司一直在不断探索文化助力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广东阳帆豆豉有限公司封闭天然晒场。

广东阳帆豆豉有限公司封闭天然晒场。

今年初,该公司新厂区在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正式落成投产。“我们探索建立以酒店餐饮、购物、传统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豆豉工业旅游。游客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豆豉生产制作的全过程,还能深入了解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阳江豆豉酿制技艺。”冯康告诉记者,新建厂房投入资金1亿元,面积4.3万平方米,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了一倍,年产量可达1.2万吨。

建设新厂区的银行贷款,加上日益攀升的生产成本,导致广东阳帆豆豉有限公司的现金流出现了紧张。

“我们的生产原料选用阳江本地区所产黑豆,皮薄肉多、颗粒适中,还能在高温浓缩下保持颗粒玲珑不易松散。”冯康介绍,曾获国家金质奖的广东“豆豉鲮鱼”罐头,就是看中阳江豆豉浓香醇厚、余味绵长的特性,因而与广东阳帆豆豉有限公司保持长期合作。“目前我们每月要购入大量原材料黑豆,在黑豆大幅涨价、每吨价格达到7000多元的情况下,退税款到账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

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压力,自今年4月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江城税务部门靠前发力,按照“提前排摸—集中审核—快捷办理”的工作流程,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筛选企业类别及纳税需求,针对企业不同的涉税业务办理需求,梳理归纳与企业相关的最新政策,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服务。

税务人员提供“一企一策”服务。

税务人员提供“一企一策”服务。

广东阳帆豆豉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区彦红对此深有感触:“税务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进行政策宣传,不仅详细讲解了企业划型、退税条件和申请时间等内容,还演示了电子税务局申请退税操作流程。”她算了笔明细账:新政策实施前,该公司只能按60%的比例享受增量留抵退税,而且还要受连续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限制。新政策实施后,公司可以不受这两项限制,在4月便多获得近82万元的退税款。“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现金流稳定非常重要。今年收到的500万元留抵退税款让我们公司缓了一口气。”

据了解,下一步江城税务部门将持续加大政策宣传辅导力度,全方位、全流程做好退税减税工作,用“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增添“税动力”。

【全媒体记者】杨世华

【通讯员】陈海韵

编辑 李明秀 见习编辑:伍欣莎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