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鲜第一股”到“疑似倒闭”,生鲜电商每日生鲜的“楼塌”被外界归结于其采用的“前置仓”模式:不仅造成了更高的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也让每日优鲜长期处于亏损而因资金链断裂最终“寿终正寝”。
站在风口浪尖的“前置仓”真的是每日优鲜的“死因”吗?“前置仓”对生鲜电商来说到底是“利”还是“弊”?
前置仓到底是什么?按照业界的说法,前置仓是将仓库(配送中心)从城市远郊的物流中心,前移到里消费者更近、更快的送达的一种解决方案,通过缩小规模、靠近消费者的仓配模式来实现品类较为齐全、快速送达的消费者需求。
从消费者对消费体验和及时性需求、生鲜电商商品的特性再到平台运营成本等的角度,前置仓一度被认为是生鲜电商在即时零售趋势下的最佳选择。
作为生鲜电商领域的“头部玩家”,包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朴朴超市等的生鲜电商平台都采用了前置仓的模式,但从广义上来理解“前置仓”的话,包括七鲜、盒马、永辉生活这样的店仓一体平台和如今发展的红红火火的社区团购模式,其实都是“前置仓”的不同形态:盒马依靠开设商超门店来兼顾消费者线下的消费需求与仓的“前置”;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和淘菜菜这样的社区团购平台,则依靠团长的小店作为免费的前置仓,将仓储和配送成本可以节省下来让利消费者,曲线打开了生鲜电商的新空间。
从不同纬度来看的话可以发现,“前置仓”模式其实在生鲜电商赛道上已经被普遍认可和使用,而不同的业态和平台,则根据不同的商业模式来进行更符合自身平台的改进和探索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消费习惯。
对于市场空间超万亿的生鲜电商市场,用户的消费力不仅足够大,而且消费需求也不是固定的,也会在不同的业态和模式切换进行消费,所以生鲜平台自身只要能够明确平台定位,降本增效做好平台运营,“前置仓”显然不应该是一个企业的“致命要素”。
回头来看每日优鲜,其今天的窘境更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因为从每日优鲜业务分布来看,其还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了无人货架货柜、菜市场改造、开放平台等等的各种业务尝试当中。而且就算在前置仓模式探索方面,每日优鲜也犯了“步子迈得太大”的毛病:
在没有印证是否适合全国市场前就将前置仓在全国大肆扩张,但事实上前置仓更适合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而每日优鲜大量的低线城市的前置仓在没有足够订单支撑下,则成了其持续亏损的主因。
“前置仓这个模式可以成立,但是应该怎么做,这个很关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就认为,前置仓模式并不是每日优鲜破产的借口,每日优鲜的失败,并不代表前置仓模式的失败,“每日优鲜失败的原因很多,最主要还是自身原因。”
【记者】叶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