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上半年经济数据正式公布,GDP增长2.8%,高于全省、全国水平。
佛山在严峻的环境下稳住经济大盘,为全省大局作出了支撑,这不是偶然,而是在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政策的同时,系统推动一系列改革的初步结果。
完整复盘这个历程,要从一年前讲起。
关键词:营商环境、第三产业
数据:市场主体增速珠三角第一
解读:截至今年6月底,佛山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1.76万户,同比增长18.64%,同比增长率在珠三角九市排第一。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基本单元,市场主体总量越多,区域经济就越稳,同时就业岗位也会越多,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乘数效应”。
在外部挑战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佛山的市场主体快速增长,这是对当地营商环境的肯定,也是佛山实现GDP增长2.8%的重要原因。
去年6月,佛山市委首次提出,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佛山“一号改革工程”,“一月三问”快速推进。同年,佛山公布“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掀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热潮。佛山上半年GDP总量增长、市场主体总数扩大,都与营商环境改革有着直接关系。这是企业家、创业者们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
佛山以“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图为佛山鸟瞰。戴嘉信 摄
国家已对佛山给出了“认证”。6月,国务院办公厅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佛山入选“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
营商环境改革,还支撑一个重要领域的发展,那就是佛山的第三产业。上半年,佛山第三产业增加值2499.29亿元,增长2.3%;同期,全省增速为1.1%,佛山速度高于全省水平。
同期,在上半年佛山新登记的市场主体中,第三产业达到146474户,占新登记市场主体91.95%。当14万余个崭新市场主体开张营业,就成为了佛山第三产业的生力军。这些市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对营商环境最为敏感。因此第三产业的增长,尤为得益于营商环境改革。
营商环境好,市场主体赚到钱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截至6月末,佛山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711.80亿元,增长10.5%,资金集聚速度很快。
下半年,随着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推进,佛山经济前景值得继续期待。
关键词:数字化、外贸
数据:规上工业增加值2737.53亿元
解读:佛山稳住经济大盘,最大的抓手还是制造业。上半年,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2737.53亿元,以较大的基数取得了3.1%的增长,也托举佛山GDP达到了5747.79亿元这一历史新高。
这也是佛山历史上,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在上半年就突破2500亿元。由于下半年没有春节停工等因素,佛山全年工业增加值有可能在继续稳超5000亿元的基础上,走上一个更高的位置。
制造业的稳,与佛山几项改革有很大关系,其中生产端、销售端这两头的改革举措尤为重要。
在生产端上,佛山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是佛山政府与企业协力完成的一场制造业改革。一个城市要大范围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很难依靠企业自发完成,必须创新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用突破常规的办法,以“政府+企业”的力量实现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
这就是佛山的策略。去年7月,佛山召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会,出台《佛山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宣布投入100亿元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截至上半年,佛山已有33%的规上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到2026年,这一比例要提至80%以上。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企业的总体产能、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抗风险能力都将有所提升。今年7月,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在佛山召开,现场介绍了佛山做法,对佛山改革举措的肯定可见一斑。
佛山政企联手掀起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热潮 。图为制造业企业生产线。戴嘉信 摄
在销售端上,佛山推动外贸大发展。佛山制造以国内市场为主,过去不算是一个一流的外贸大市。去年以来,佛山把握国际市场机会,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开拓市场,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园区,鼓励引导先进设备、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在年初和6月出台的佛山“27条”以及佛山“73条”上,促外贸都是重要内容。
2021年,佛山外贸进出口首破6000亿元;今年上半年,佛山外贸进出口总值3510.4亿元人民币,比增12.6%,远超全省的2.8%,增速在珠三角九市排名第二。旺盛的出口激发了企业生产的热情,成为佛山稳住工业经济的重要一招。
今年,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求,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优化拓展国际市场,实施“粤贸全球”计划。未来,佛山外贸大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除这两方面,佛山还在加强企业家培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企业上市等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对制造业起到了实效。
关键词:招商、土地、园区、项目
数据:制造业投资增长6.1%
解读:上半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比增1.0%,而佛山超过全省水平,达1.7%;其中,佛山制造业投资增长6.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1%。
相比很多地方,投资对佛山经济的拉动,还有很大挖潜空间。
去年下半年以来,佛山多项改革为扩大投资提供了动力,其中首先就是招商体制机制改革。
去年8月,佛山改革招商体制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政策统筹、资源统筹、产业统筹。今年上半年,佛山五个区全部挂牌成立了区招商局。改革很快带来实效。以制造业大区南海为例,到今年7月底新引进签约投资总额729.7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2个、超十亿元项目13个、超亿元项目81个。大项目纷至沓来,直接带动佛山各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
同时,佛山还围绕工业用地、园区建设推进了多项改革。有土地,才能落实投资。去年,佛山把顺德、南海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作为主阵地,重点支持顺德区做好“村改”大文章,示范带动全市把村级工业园改造引向深入;支持南海区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加快重构优化提升城乡“三生”空间。由此,佛山各区释放了大量工业用地。
同时,今年春节后,佛山针对产业集聚度不够、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规划建设了佛北战新产业园、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临空经济区等大园区大平台,与工业用地方面的改革相辅相成,为佛山引进新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新空间。
体制机制改革为佛山招商工作赋能。图为近日南海项目签约现场。戴嘉信 摄
推动投资快速落地,需要优化政府机制。今年6月中旬,佛山宣布建立市领导联系市重大项目机制,并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运行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大项目建设。由于当时上半年已经收官在即,因此改革效应更多有望在下半年显现。
客观来说,佛山上述改革,特别是大平台、大园区建设,很多还处在初期阶段,产业项目落地的高峰期还在后面。接下来,这些新动力无疑会对佛山扩大投资带来更显著地促进。不仅是在促进投资方面,在其他各个领域,佛山还有多项改革,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呈现明显的效果。
今年以来,佛山推动多个大平台大园区建设。图为佛山人才灯塔创新产业园启建现场。戴嘉信 摄
新的改革也在蓄势待发,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佛山将加快重组整合、挂牌运作八大市属企业集团,实施“国资+”驱动工程,深入推进产权、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常态化机制。
放眼未来,佛山经济领域的改革正在呈现这样的图景:在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这些改革还将相互影响、相互配套、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更有整体性、协调性的改革体系。
让我们期待,改革取得更大的胜利,为佛山经济带来更大红利。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赵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