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65次、出钱印刷学生作品册、自费开办公益书屋、举办二手市集活动……这一件件事迹都是城区新城中学老师郭振旺闪亮的个人名片。近日,汕尾市教育局开展2022年汕尾市“善美老师”评选活动,全市共有20名优秀老师进入最终选拔,郭振旺也是其中一员。今天,跟着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作为一位老师、一个民间收藏家的内心独白。
获学雷锋标兵称号,以身作则育人
2000年,郭振旺从韩山师范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汕尾,进入新城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执教22年,平时沉默寡言的他只要登上那三尺讲台就会变得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认为讲台才是展现自我的舞台。工作勤勤恳恳的郭振旺教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有感觉到厌倦吗?郭振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爱教书,我满足于这份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学生交流,传道授业解惑,谨记育人初心,感觉人也会年轻许多;当班主任,是比较累,但也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当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成才,在各个行业中发挥作用,这就足够了!”
课堂时间循循善诱,教书育人。业余时间热心公益,不断进取,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影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为社会做贡献,服务市民。在学生眼中,郭振旺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上了郭老师半年的语文课,我不禁发出感叹,原来老师也能和学生如此亲近!郭老师为人善良风趣,在他的课堂上我认识到了一些未曾接触过的汕尾本土文化,‘海丰话’在他看来就是先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郭老师还经常鼓励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伸出援手,郭老师也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无偿献血65次,不久前还荣获了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我深受鼓舞,在空余时间参加了汕尾市城区的抗疫志愿服务,才发现原来帮助别人,自己也会获得快乐!”学生徐永锐笑着说道。
无偿印刷学生作品册,引导学生回归阅读
“随着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实施,对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老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需要创新,由于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老师所花费的心力也要更多。并且现在的学生接触电子产品比较多,阅读能力比较弱,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写作和阅读的能力也相对减弱。”谈及执教22年来的感悟,郭振旺如是说。
“所以还需要老师去做更多的引导工作。作为语文老师,我热衷阅读和写作,并且身体力行,多年来坚持写日记,近十余年来在新浪博客、微博和微信上经常写文章,通过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介绍海陆丰文化及风景。还开通了公众号‘旺之生文’发表学生的习作,在毕业之际自费印刷成册赠送给所教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够多看多写,爱上阅读和写作。平时我也经常转发优秀的文章给学生们看,希望能带动学生去关注社会,体会社会民生,感知社会发展,用文笔去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郭振旺补充道。
自费开办书屋,做文化传承“有心人”
郭振旺认为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力不能只局限于学校里,为唤起学生乃至社会对阅读的热情,宣传纸质阅读、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他做了一个决定——自费开办书屋。2016年自费在市区租用店面开办“乐之书屋”公益图书室,这不仅解决了家中大量闲置书籍的堆放问题,还带动了周围的孩子加入阅读行列。他募集、购置书籍近1000册,还有数十位热心市民捐出闲置的书籍1000多册,与广大爱好读书的朋友分享阅读的乐趣。2016年3月,在郭振旺家楼下铺面,“乐之书屋”首次对外开放;2017年5月,“乐之书屋”搬到一处老小区,和酒铺一起合作,各自经营;2018年8月,“乐之书屋”再次搬迁,阅读环境变得更安静整洁,藏书量也更多了。
郭振旺还特别关注汕尾的本地民俗文化,2019年加入海陆丰方言文化研究中心,录制亲子方言阅读绘本音频,传承本土文化;今年5月与传播文化公司合作,提供大量民俗家具收藏品,促成“汕尾印象馆”的开办;倡导环保循环再用理念,建了几个“断舍离”二手物品交易群,惠及千多人;多次在奎山公园、显达广场、华誉城举办亲子二手市集活动。
为什么别人选择丢弃的旧书、旧物件,郭振旺却当成宝贝收集存放起来呢?“汕尾本来就是非常有历史底蕴的一所城市,随着这几年经济腾飞,越来越多道路拆迁重建,很多有时代印记、文化价值的老家具、旧物件被人们丢弃、砸烂,我觉得非常可惜。这些旧物件承载着过去那个年代人们努力奋斗的回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保存下来,等人们回头看这些旧物件时能回想起某个生活场景、以前的一些故事,这就足够了,这也是我下一个要完成的目标。”郭振旺认真地说道。
【撰文】肖烨 黎芷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