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赴广西送技术

南方+ 记者

725-29日,国家科技特派团广西团成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吉平教授及其团队赴广西调研,通过走、看、问、听,与蚕农、企业、农业部门深入交流,并开展技术培训,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把脉开方。在数日紧凑的行程中,师生门大力宣传蚕桑科技知识,培训近600名农户,将科技智慧和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注入乡村发展,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

7月29日,来宾市忻城县蚕桑病虫害培训现场,天色虽已晚,但蚕农学习热情高涨。

7月29日,来宾市忻城县蚕桑病虫害培训现场,天色虽已晚,但蚕农学习热情高涨。

七月中下旬正是三伏天,也正是蚕桑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服务于一线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5-26日,刘吉平及其团队前往河池市宜州区,开展现场培训指导。在桑园里,针对蚕桑病虫害防控技术,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细致讲解。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调研团队针对桑树病害,提供了相关解决方案,随后与当地龙头企业交流座谈。

河池市宜州区展开调研,现场培训指导。

河池市宜州区展开调研,现场培训指导。

(左)河池市环江县调研桑树病害,(右)考察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

(左)河池市环江县调研桑树病害,(右)考察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

今年7月,罗城县东门镇横岸村部分蚕农反映蚕出现上蔟后不吐丝的现象。27日,调研团队马不停蹄赶往现场。在村里发现,大批家蚕发生中毒现象,死亡率高达20%。经走访调查,刘吉平判断,蚕农所用蚕药大部分有假冒伪劣产品,且蚕房不通风。除此之外,近期桑园周边约60亩甘蔗地曾用无人机喷施农药,是导致桑蚕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悉心指导蚕农如何用手机辨别农药真假。同时叮嘱,要统一规划桑园,日常管理要严格。

分析研判蚕中毒、不吐丝问题。

分析研判蚕中毒、不吐丝问题。

现场教导农户如何用手机辨别真假蚕药。

现场教导农户如何用手机辨别真假蚕药。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27日下午,在来宾市忻城县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刘教授与产业园相关负责交流时表示,中国蚕桑看中国,中国蚕桑看广西,蚕桑产业要延伸产业链,做好自动化科学养蚕,做强养殖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创新、养殖规模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茧丝质量和蚕桑茧丝绸产品综合竞争力。

参观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

参观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

今年,忻城县桑园不断受到桑螟的侵袭。当天夜晚,调研团队随即赶往当地的红渡镇,开展蚕桑病虫害防控现场培训,围绕桑螟危害与防控等提出有效措施。

28日至29日,刘吉平及其团队来到南宁市马山县,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他建议,要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马山县金钗镇蚕桑病虫害培训现场。

马山县金钗镇蚕桑病虫害培训现场。

马山县百龙滩蚕桑病虫害培训现场。

马山县百龙滩蚕桑病虫害培训现场。

几天来,师生们奔走在壮乡大地,虽然辛苦,但是幸福。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是产业振兴,为防止脱贫的农户返贫,要大力通过帮扶龙头企业实现高质高效地健康发展,才能带动脱贫农民继续奔小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为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特别是在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强指导。

刘吉平表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科技特派团要多协助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技术和产品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其次,在读研究生一同参与科技下乡,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为培养新型农民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了基层科技人员及企业骨干,也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生基层工作能力,实现了真正的产教融合发展,为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助力。同时,通过在田间地头和村委讲堂上重点宣讲蚕桑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知识、科学种桑养蚕技术,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支撑。另外,送科技下乡促进了乡村的产业、技术以及人才和生态振兴等各方协调发展,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杨吉龙

【通讯员】华南农业大学

编辑 杨吉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