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孩子打得特别有气势”“对,罗山拳本身刚劲有力,很有阳刚之气”。7月27日,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编剧陈建忠来到海丰县罗山拳传承中心,观看青少年练习罗山拳的场景,并听罗山拳传人郭永长讲述该拳种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目前,海丰县邀请省艺术研究所的专家来海丰采风,创作西秦戏新剧,以此落实汕尾文化强市建设大会提出的推进高水平文艺精品创作的要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青少年在海丰县罗山拳传承中心练习罗山拳。
基层党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专家深度探访海丰
参与本次采风活动的陈建忠出生于西北,在河北省文艺界深耕多年,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河北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多部影视剧作品在央视等平台热播,曾获中国电视剧大奖、“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奖项,舞台剧作品多次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在采风过程中,陈建忠走进海丰的乡镇、村庄,走访基层干部,了解汕尾市基层党建工作,感受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变化;之后,他来到海丰县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学习红色文化、瞻仰革命先烈;同时,走入汕尾信民生休闲农业有限公司、广东中荣农业有限公司等,感受产业发展带来的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
为了更深入了解本地传统文化,陈建忠观看了本地剧团在乡村进行的惠民演出,与剧团工作人员和村民交谈,了解本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领略了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
陈建忠、王炜与罗山拳传人郭永长交流。
深度探访海丰后感受如何?陈建忠介绍:“在来之前,我以为海丰作为一个东南沿海城市,会有比较浓郁的商业文化,经过几天的采风,我更发现海丰这里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很浓重。可能是因为海丰自古以来就英雄辈出,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形成了海丰人遇难而上、不服输的精神气质,这份英雄气质是我将来创作的支撑。”
创作西秦戏新剧:既传承传统文化,又讴歌新时代
海丰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本次创作活动,一方面是为做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丰县西秦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将以新编西秦戏的形式,记录新时代海陆丰人传承红色基因、矢志艰苦奋斗的鲜活故事,呈现乡村振兴背景下,海陆丰大地上的农业新发展、农村新面貌、农民新形象和美好幸福新生活。”
本次创作将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以西秦戏曲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演绎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基层党员干部直面各种问题,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同心同德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感人故事。同时,展现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扎根农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开拓创新精神、担当作为情怀和无私奉献品格,赞美海陆丰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表示:“用文艺作品的形式来宣传乡村振兴的成果,既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还可以融入当代生活和时代接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西秦戏历史悠久,其传承跨越了很长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如何用西秦戏反映现代生活?我们请了对传统戏曲很有研究、又是优秀编剧的陈建忠老师来进行本次创作。”
对于传统地方戏曲在当下的传承,陈建忠表示:“海丰对于本地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很重视,如何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可以学习甬剧,通过创作地方戏新剧作品的形式,力争用‘一出戏激活一个剧种’,甬剧《典妻》就是典型的例子。本次创作西秦戏就是在做类似的尝试,我们力争通过新创优秀作品,进一步促进西秦戏的传承与光大!”
【记者】郭杨阳
【通讯员】马慧玲 刘诗玉 蔡佳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