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就是利用刷毛机械的摩擦去除牙齿上的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很重要的一步。但有一些老年人牙齿缺失后,却没了刷牙的习惯,这种做法对吗?
牙齿没了也得“刷牙”!
你们是不是觉得,“刷牙”刷的是牙齿,没有了牙齿,当然不用刷牙了!错了,牙齿虽掉了,但黏膜、牙龈、牙槽等组织还在呀。
口腔是个有菌环境,刷牙其实不仅仅是清洁牙齿表面,而是整个口腔环境。如果不刷牙,口腔中的致病菌可能会随着食道、血管等进入体内,容易诱发心脏、肾脏的疾病,影响血糖的稳定。
因此,即使老年人牙齿掉得所剩不多,仍然需要按时清洁整个口腔内环境。如果佩戴了假牙或有种植牙,更应该注意刷牙。
做好口腔保健,不仅可以预防“掉牙”,还可以降低或减少全身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NO.1
认真“刷牙”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应不少于3分钟。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软毛保健牙刷,倡导使用牙线和牙缝刷辅助清洁牙缝。
若全口缺牙未做修复,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软毛牙刷清理牙龈和舌头。
NO.2
定期洗牙
牙周健康的老年人应每年洁牙一次,牙周炎患者和口腔卫生维护差的人群,应每3~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口腔维护。
缺牙的危害不只是“一颗牙的事”!
很多中老年人都缺牙,嘴巴一张,没几颗好牙。而他们可能还觉得这很正常:上了岁数都会掉牙!
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提醒,掉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牙周病等口腔疾病,而且牙齿坏了烂了,不及时治疗修复,其实会导致更多的牙齿缺失,进入恶性循环。
1、造成咬合紊乱
当一侧缺牙,用另一侧咀嚼,易形成偏侧咀嚼习惯,肌肉出现张力不平衡,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咬合紊乱。
如果牙齿长度不一、高低不平,在咀嚼过程中会有干扰,有可能影响我们的颞颌关节功能。
2、咀嚼功能减退
每天只能喝稀粥,身体能好吗?
当个别牙齿缺失后,咀嚼效率随之降低或丧失,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及其他疾病。
3、对邻牙健康有害
我们的牙不是老老实实一直待在原地的,它会自己移动!
缺牙空隙两侧的牙,由于失去支撑,容易向空隙处倾斜,导致形成较大的缝隙、移位、扭转。
上下颌没有相对应的牙齿咬合,牙齿容易伸长。当余留牙齿的数目较少时,它们承担的咬合力将超过负荷,使牙槽骨快速萎缩,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
4、导致修复不便
长期缺牙,可导致咬合紊乱,局部牙槽骨因缺少咀嚼力量的刺激而萎缩,给后期的修复造成困难,同时也影响修复的效果。
5、影响美观造成面部变形
有没有发现,缺牙比较多的人,嘴巴也会瘪进去,脸颊也变得凹陷,比同龄人看起来老了许多,正是因为失去了牙齿的支撑!
6、影响发音功能
牙齿缺失,特别是前牙缺失,会造成发音不清,俗称“说话漏风”。
7、加速大脑退化,诱发老年痴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牙齿的神经末梢十分丰富,它们将日常咀嚼形成的刺激传递到大脑,使得大脑保持活力。
多颗缺牙后,支配牙齿的神经中枢就会萎缩,大脑接受不到相关的功能性刺激,就有可能加速大脑的退化。
对牙齿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正在看文章的你,认识到缺牙的危害了吗?其实定期检查口腔,及时治疗,缺牙后及时修复都可以预防“老掉牙”。别忘了督促父母好好刷牙、定期检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