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杨东升:探索社区治理新方法

南方杂志

“退役后,我被安排到居委会工作。当时有人说,居委会都是大妈们工作的地方,你一个年轻人去那里工作不合适吧?”回忆往昔,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东升记得,2003年时自己的回答是:“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服从组织安排是天命,就当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服务社区的工作,杨东升一干就是19年。

从社区新人到社区书记,杨东升表示:“自己能够干成一些小事,这些小事却有可能是居民最迫切需要的实事。近20年时间里,小事干多了,也就积少成多了。”

服务群众无小事

22年前,作为惠州第一批应征进藏的入伍军人,杨东升在部队一边努力适应西藏的气候,一边奋发有为,第一年就被评上“优秀士兵”,并受到两次营嘉奖,第二年便成为连队唯一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义务兵。

2003年退役后,杨东升被安排到居委会工作,从此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我知道事态的严重性,独自连夜开了三个小时的车从揭西老家返回惠州。”回到岗位后,杨东升安排社区工作人员提前筹备防护物资,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在实行小区封闭管理时,我发现一些安保工作人员没有口罩。”杨东升迅速号召物业公司、社会企业、社区居民捐赠防护物资,统筹调配口罩、酒精等防护物资。

当时,辖区内有小区发现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病例3例,急需社区工作人员配合专业医务人员转移到定点医院收治。杨东升立刻表示:“我是书记、退役军人,我去,你们留下!”便马上赶到患者居住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患者转移、周围环境消杀等工作。

东河社区原马安糖厂宿舍大院内一直没有路灯,入夜后居民出行极为不便。杨东升知道后,整合社区资源,为大院安上了太阳能路灯,现在居民出行亮堂堂的,安全有了保障。

东湖西路81号自来水管年久失修,存在水管爆裂隐患,居民来向杨东升反映,他就尽己所能,为该小区改装新水管。

“虽然社区的工作岗位平凡,工作也都是一件件小事,但只要虚心向学、认真工作,同样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杨东升说。

2021年,杨东升在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河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创新社区管理方法

“过去村居矛盾调解主要靠人情,现在有了‘法制副主任’,调解成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杨东升介绍,通过他的努力,社区引入了“法制副主任”。居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使得社区的调解工作耗时短、成本低、效率高。

这是杨东升积极探索社区工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经过多年实践,希望可以打造一个多元服务平台,创新社区管理方法,探索‘四治’管理方法—自治、德治、法治和智治,通过多种载体,为辖区群众提供全面贴心服务。”杨东升介绍道,“自治,即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使命,完成好社区的本职工作,让社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德治,即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工作。我们社区居住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有差异,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让我们的社区更和谐,居民生活更幸福。”

法治则是坚强的后盾。“进行调解工作时,必须依法依规引入‘法制副主任’,不是说不要人情,而是让居民更好地了解法律,让调解工作在普法的框架下进一步提高效率。”杨东升说。

智治,即通过新的互联网技术服务社区。

“例如,针对独居老人或者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情况,我们与消防部门合作,免费安装了煤气泄漏报警器,把报警电话设置成物业的24小时值班电话,物业会第一时间联系消防部门,同时也会通知家人。”杨东升说。

在部队经过锤炼的杨东升,在社区管理工作岗位上不断绽放光彩。

“作为一名在西藏服役过的退役军人,部队给了我特别能吃苦的毅力,团结一致的精神,到哪里我都严格要求自己。”杨东升表示,他会把社区管理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带领社区干部一同努力,让居民共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宝贵成果。

【记者】石静莹 

【本文责编】张蓓蕾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15期

【频道编辑】林琳 陈冰青

【值班主编】林若川 蒋玉


编辑 林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