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军装,“兵支书”投身新战场

南方+

昔日,他们身着军装、精神抖擞,是保家卫国的铮铮男儿;今时,他们脱下军装,摇身一变成为振兴乡村、治理基层的标兵骨干,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支书”

10年来,村集体收入增长24倍,从2008年的199万元增至2018年的4800万元,实现村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曾获得江门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的江海区外海街道直冲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卫强说:“年轻时候,作为一名战士,保家卫国是我的责任;现在,作为一名村支书,带领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我的承诺。”

在广东,像郭卫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昔日,他们身着军装、精神抖擞,是保家卫国的铮铮男儿;今时,他们脱下军装,摇身一变成为振兴乡村、治理基层的标兵骨干,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支书”。

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近年来,广东一大批退役军人纷纷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会公益等领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重要力量。据了解,目前,全省有11555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2136名当选为“兵支书”。

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茂名电白区观珠镇的电商直播,今年以来一直热度不减。这个全国有名的沉香集散地,近年焕发出了新的风采,产业产值达到了30亿元。这一切,得益于“兵支书们”努力构筑出的沉香产业链。

观珠镇大榕村党支部书记许永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1985年,他踏入军营,1988年在部队入党,1990年退役后担任大榕村干部至今。刚开始,许永柱也只是利用政策帮扶村里困难户。面对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田闲置和土地荒芜的现状,许永柱经深度思考后,决定选择种植水果致富这条路子。3500多人的大榕村以党建引领动员村民,用“党支部+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发展沉香、荔枝、龙眼、黄皮等产业,打造了“一村一品”响亮品牌。

包括许永柱在内,观珠镇1327名退役军人中,有300多名退役军人在乡务农种植沉香,有10多名“兵支书”和退役军人从事沉香种苗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沉香产业链。在他们的带领下,观珠镇成为全国有名的沉香集散地,号称“中国沉香第一镇”。

脱下军装的“兵哥哥”们,热血依旧。像许永柱这样,脱下军装,投身乡村振兴战场的退役军人,在广东还有很多—

近年来,田心龙舟、田心牛肉、田心腊味等双水田心特色乡村品牌走出新会,在江门周边地区迅速走红,得益于扎根基层的90后退役军人,双水镇田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源杰的大力推广。

云浮郁南县宝珠镇宝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伟志,从 2015 年回乡发展成立宝珠镇荔乡种养专业合作社,到目前鸡心黄皮栽植面积扩大至3000余亩,村民们因此走上了致富道路。

获评云浮市“最美退役军人”的谢桂权,2018年带领村民参与种植辣椒项目,带动贫困户7人,党员2人创收,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36亩。2020年,他自费4万多元,在山地上种植了60亩金花茶,给村民带来了上万元的收入……

是什么让这些退役军人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王创认为,退役军人经过部队大熔炉的淬炼,政治素质高、组织观念强、军事素质好、执行能力强。广东通过大力实施“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积极引导和帮助退役军人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发扬军人听党指挥、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了退役军人的“硬核力量”。

基层治理的知心人

佛山南海区里水镇里水社区党委书记吴志军,一大早就带着直联团队开展摩电整治工作,向驾驶摩托车、电动车的群众派发传单,提高其安全出行意识。在完成摩电整治相关工作后,他又回到里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处理当天的文件,同时,他还准备落户走访村民代表,推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征地工作。

“现在全面推行‘一肩挑’,任务重、压力大,但部队对我的教育就是一定要服务好群众,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吴志军说。

1995年,吴志军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一名侦察兵。在部队里,他每年参与救灾工作,被锻炼成为一名刚强的汉子。退役后,他被里水社区选为后备干部,2013年,他当选为里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至今。

在他的带领下,里水社区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错位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如今,里水社区乡村环境风貌焕然一新,盘活了闲置资产,拥有了乡村记忆馆、粮仓博物馆等运营载体,更多乡创人才和乡建投资者留在里水社区创业乐业。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现在,在广东,越来越多的“兵支书”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来。

走进茂名市茂南区新华街道新华东社区,经常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不是在加班加点忙工作,就是走访入户了解群众的家庭情况,他就是去年新上任的新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国鹏。2018年退伍后一直在外工作的他,在街道党工委第一次找其谈话后,就毅然辞掉高薪工作回到社区。他说,“若有战,召必回”,这是军人的誓言。

走马上任后,李国鹏第一时间就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不到半年,社区群众就对他另眼相看,把他当成社区的“专属管家”,无论大小事情都乐于向他倾谈。

深圳龙岗吉华街道三联社区党委书记徐敏金,是一位“兵支书”,也是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的行家里手。在部队服役期满,刚脱下军装,他就穿上了迷彩衣,从最基层的保安员、消防员、应急队员做起,逐步成长为守护一方的社区党委书记。

2020年底,徐敏金刚担任三联社区党委书记,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穿行大街小巷,与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共同拟出了一幅社区发展的五年蓝图。随后,他带领社区“两委”解决辖区的交通顽疾,为三联社区水晶玉石文化村走出困境打开了一扇窗户。“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最不缺的就是勇气和韧劲。”徐敏金说。

将更多退役军人培育为“兵支书”

从“兵哥哥”到“兵支书”,不缺的是党性、勇气和韧劲,缺乏的可能是专业技能。

为此,近年来,广东不断健全“兵支书”培养链条,在优秀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大力实施“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积极搭建退役军人村官培养阶梯,切实培育一支精强博敏的退役军人村官队伍。

茂名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容荣杰就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兵支书”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和成功,得益于茂名市开展优秀退役军人村官培养行动、技能素质提升行动、乡村产业发展行动、宣传激励引领行动、政策支援保障行动等多项行动。

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共有“兵支书”5人,退役军人身份的村“两委”干部10人。为培育“兵支书”,根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做了许多工作:为帮助“兵支书”尽快融入农村工作,开展全覆盖岗前培训;为提高“兵支书”履职能力,选送优秀“兵支书”参加学历提升班;为发挥好“兵支书”头雁作用,新开设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头雁”工作室,以老带新,新老书记建立“结对子”帮扶,在“兵支书”新上任时扶上马送一程,有效激发了“兵支书”当先锋、作表率、创一流的信心和决心。通过系列集中培训,让选派“兵支书”明白下去为什么、在村干什么、具体怎么干,帮助“兵支书”融入乡村振兴大局。

今年1月10日,清远英德市连樟村连樟人才驿站,一场特殊的培训班在这里开班。每张课桌上,除了一沓资料,还放着一个醒目的红色袋子,里面装着一套军装、一双军鞋。坐着认真听课的,都是退役军人,如今他们又来到了乡村振兴的“战场”上。

这是清远市举办的第二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特训班。特训班实行军事化管理,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兵支书们”不仅开展专题学习、分享研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内容,还由导师进行点评指导。

不少学员在参加培训后感觉收获颇多:“我们这次培训是最接地气的,经过理论学习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学习到了作为‘兵支书’最基本的技能。”

“兵支书”是选出来的,是培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在广东,一套“精心选、精心培、精细管”组合拳,也正在不断推进“兵支书”队伍建设。

比如,茂名高州就建立“资源清单”,通过群众推荐、平时表现、综合素质测评等方式收集优秀退役军人名单,为愿意奉献基层的退役军人开辟人生第二战场。同时,实行“兵支书”一人一档跟踪管理制度,逐人建立人事档案,并指派一名网格员开展定向帮带,助力“兵支书”迅速摸准村情、打开局面。

【通讯员】叶婷婷 常子健

【本文责编】张蓓蕾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15期

【频道编辑】林琳 陈冰青

【值班主编】林若川 蒋玉


编辑 林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