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三十二期“乡土的‘红’与‘绿’——潮州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在桥东街道卧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
如何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近日,“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三十二期“乡土的‘红’与‘绿’——潮州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在桥东街道卧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中共潮州市委党校培训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庄俊辉,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团潮州市委兼职副书记温建钦,潮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韩江流域红色文化顾问谢锦澍,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省级百姓宣讲团成员沈翘4位专家学者围绕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展开交谈。
中共潮州市委党校培训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庄俊辉
庄俊辉介绍了卧石村的革命历史。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一批共产党员到卧石村成立卧石联络站,带领村民参加革命斗争,建立抗日游击小组,解放战争时建立地下民兵武装队,一直坚持革命斗争到新中国成立。1993年4月14日,卧石村被潮州市评为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1967年,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辛的情况下,为了求生路、谋发展,党支部书记丁海岳和党员丁千潮、丁永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成立“打岭队”,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用铁锤和铁凿生生凿出一条“出路”——卧石洞。卧石洞又被称为潮州“愚公洞”。改革开放后卧石村率先成立村党委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村。
潮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韩江流域红色文化顾问谢锦澍
谢锦澍表示,潮州城乡遍布丰富红色资源。潮州作为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广东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地区之一,留下了茂芝会议、潮州七日红等430处革命遗址;潮州作为府城,早期的革命斗争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饶平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安党组织带领潮安人民在极端恶劣的斗争形势下,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战斗。此外,海外潮人更是带动了整潮州本土的经济思想的进步发展。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团潮州市委兼职副书记温建钦
关于红色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温建钦提出,第一,用潮州红色文化铸魂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效果;第二,用红色文化型塑乡村之魂,推动乡风文明与生态宜居;第三,用红色文化带动绿色产业,助力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首先我们要把潮州的红色文化从点、线、面做起来,建立红色旅游、研学路径,打造品牌,从而带动当地的餐饮业、民居民宿等的发展。”
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省级百姓宣讲团成员沈翘
用红色文化进行铸魂,需要充分了解潮州的红色文化,沈翘就潮州红色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潮州开展革命活动早,持续时间长;革命活动范围广、红旗不倒;潮州红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大;潮州红色名人对外的辐射力强;爱国华侨在革命中做出巨大贡献。
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沈翘认为,一是要协同研发,构建潮州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平台;二是健全基础设施,提升受众体验感;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四是打造潮州文化品牌,提升竞争力;五是统筹规划,提升红色资源融合发展。
现场互动
专家学者参观卧石村红色景点。
庄俊辉认为,红色文化能够促进乡旅融合。近年,红色研学热潮推动了潮州红色旅游发展。“在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方面,潮州的四个红色村,上饶镇上善村、东山镇湖岭村、新圩镇长彬村、登塘镇世田村在红色旅游方面都有不错成效。”
【图文】 肖燕菁 实习生 陈名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