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佛通衢
“省佛通衢”
对于大沥的老街坊来说一定不陌生
这条路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与三百五十年的传奇
......
01
省佛通衢:第一条连接广佛的陆路
从明末清初至上世纪70年代,省佛通衢大约使用了350年,当时,从佛山通往广州这里是必经之路。
旧时的盐步地图
“省”指省城广州,“佛”指佛山镇,“通衢”则指四通八达的道路。省佛通衢全长约20公里,大部分位于现在的大沥,曾经大大小小的桥梁有16座、渡口8个,途中还建有许多供行人纳凉的休息地。
改革开放初的盐步新桥
02
三座古桥,见证一段岁月
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迅速,省佛通衢慢慢地被新路网替代,如今仅留存下这三座古桥:盐步河东的三眼桥、及盐步溪头的一眼桥、广州芳村的五眼桥。
如今虽然街道上满是商业的痕迹,但这三座古桥的留存,仍在向来往的人说着省佛通衢昔日的繁华。一起来探访下这三座桥古桥吧!
三 眼 桥
盐步河东村的三眼桥,坐落在盐步虎榜村与石潭村的交界处,与车来车往的穗盐路相夹。三眼桥建于明末,用红砂岩石砌筑的墩拱式石桥,长28.2米,宽3.2米,高5米,两墩三孔。
据史书记载,省佛通衢东起广州秀水墟,经过亨漖村到广济桥,再经三眼桥,行经今天的盐步医院,再穿过盐步直街,经过霍边村等村庄,最后拐入禅城就能到达佛山古镇。
三眼桥旧貌
电子绘画中古时的三眼桥
当人们改道穗盐路后,由于人迹罕至,三眼桥上渐渐爬满了各种植物,慢慢地被岁月淡忘。
2017年未改造前的三眼桥
改造后的三眼桥,被开辟成三眼桥公园,焕发着新的魅力,且多了几分热闹,成为了街坊日常的好去处。
2022年改造后的三眼桥
一 眼 桥
一眼桥又名庞公桥,坐落在盐步溪头村,是省佛通衢盐步路段最后一座桥。2012年10月被列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一眼桥由庞景忠主持修建,《明崇祯七年南海县志》所载:“庞公桥在鸡头村,前邑人户部主政庞景忠建。”
2022年的盐步一眼桥
与充满喧嚣的三眼桥相比,盐步溪头的一眼桥卧在溪头村里如此安静。蜿蜒流淌的小河躺在小村之中,两岸的老榕早已是鬓发垂落,桥上周边充满着村民的聊天声和麻将声,到处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不远处的榕树头下,有一块通衢大路的路标石屹立在此,这一块路标石是历史的见证。
2022年的盐步通衢大路 路标石
五 眼 桥
芳村五眼桥原名通福桥,坐落石围塘秀水涌上。此桥为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南海县户部尚书李待问捐资修建,是“广佛大道第一桥”。
在“盐步通”胡润洲老先生2003年编写的《南海盐步街道志》记录,这里是学子进城参加科举的必经之路,河岸两边商铺云集,直至现代广州一河两岸的改造后,商铺陆续被拆掉。
如今的通福桥(即五眼桥)
如今的五眼桥虽坚固如初,但却难以再现当年的繁荣与熙攘,但在桥上还能看到当地来往的村民与慕名而来的游客。
如今的通福桥(即五眼桥)
03
一条老街,承载一种情怀
省佛通衢在交通发达后,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作为其中重要的两个点—盐步直街与盐步新桥,现在依然对市民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盐 步 直 街
明崇祯年,盐步直街就已经开建。以往的直街,犹如广州北京路热闹。众多商人都前往此地做生意。
热闹非凡直街旧照
这是一条朴实无华而充满市井味道的老街,热闹非凡的场景至今都没有改变。
2022年的盐步直街
在这里依旧可以寻找到许多充满历史感的老店铺,这里承载着历史遗传下来的韵味。
省佛通衢广场
盐 步 新 街
沿着盐步直街走到尽头,便能看到一座横跨在蟾溪河上的“烟浒桥”,现在被盐步新桥代替。它曾是省佛通衢上最长的一座桥。由于旧时桥头有座风雨亭,名为“烟浒亭”,因此这座桥也就被命名为“烟浒桥”了。
随着城市发展与需要,桥的承重有限且无法适应当时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便重新建就一座限重40吨的大桥,人们以“新桥”称之。
2022年的盐步新桥
如今盐步新桥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边的高楼拔地而起,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也为盐步直街增添了不少韵味。
2022年的盐步新桥
2022年,大沥将打造省佛通衢文化产业带,以省级非遗盐步老龙礼俗文化为核心,串联起三眼桥、一眼桥等地标,盐步、六村、直街等社区,打造示范文化产业带。
回首过去
省佛通衢身披辉煌
展望未来
这条路承载着
大沥的梦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