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改革印记丨增城全面深化改革交出“期中答卷”

广州增城发布
+订阅

● 出台实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7”政策体系,6项试验任务稳步推进;

● 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探索都市农业现代化的“增城模式”;

● 完成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末期评估,获得团省委肯定;

● 市区联动开展人社事业全域改革试点战略合作,争创全市人社领域改革试验田......

今年以来

增城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

增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

明确12个领域35项改革任务

加快推动26项基层改革创新项目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整体推进、

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

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期中答卷”

以效率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快”字上做文章

创新体制机制,向改革要效益

是增城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盘活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城出台实施《增城区推进存量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实施方案》,推进形成各部门参与土地管理机制,提高社会产出效益、“工改工”质量效益,完善“工改工”监管政策,并积极争取纳入广州市“工改工”试点。与此同时,全区3个连片村级工业园加快改造升级,今年将力争盘活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其中,仙村镇上镜村工业园成功纳入全市村级工业园改造试点,并引进万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项目。

制定增城开发区条例,推动开发区发展提速。为进一步优化“区政合一”一体化运作管理机制,我区制定了增城开发区条例,并推进条例纳入市人大立法工作计划,为探索适合增城开发区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创新管委会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复制推广和先行先试等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专班调度机制,提供全流程精准服务。疫情冲击下,增城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组建了工业和商贸服务业等8个工作专班,制定6本台账共363个问题清单,加强统筹协调和精准服务,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此外,增城聚焦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开展提速攻坚行动;围绕“车”“显”“芯”主导产业,布局产业链招商。今年上半年,我区共签约项目68个,成功落户增芯、希音等百亿级重点项目。

再造审批流程,提高项目筹建效率。为压缩企业办事时间,增城探索建立“有呼必应”企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制定产业项目“一站式”落地筹建服务方案,编制项目筹建工作指引,加快构建起以“一个平台、一个方案、一份指引”为核心的“1+1+1”筹建服务体系。通过流程再造、精简环节、承诺审批、并联审查等综合举措,项目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的“增城速度”。

建设政策兑现系统,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打通政策申报“一个口进出”的绿色通道,增城启动了政策兑现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全区产业政策兑现服务进行归口管理,打造以“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为核心内容的政策兑现服务特色品牌。目前,系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预计8月上线试运行。

以试点改革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

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今年以来

增城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试点改革

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

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面,增城从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入手,出台实施了《增城区促进科技成果入乡转化行动方案》《增城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颁证工作方案》等文件。与此同时,增城稳步推进6项试验任务,构建起将总量控制类引进人才落户指标向农业龙头企业倾斜,推动荔城街陈桥头村66.6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功发放一笔200万元的信用加土地经营权抵押组合担保贷款,加快推进仙村镇上境村等多个工业园改造升级,以宁西街湖中村为试点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储改结合、成片整备”更新模式,以2000亩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旺农场为试点探索打造“无人农场”等,以产业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引导人口集聚,下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先手棋”。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也迈出坚实步伐。增城通过编制《增城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方案》、梳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印发《“1+4”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为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引。在此基础上,增城集成强化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支持,深化农村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谋划实施“六大工程”建设,示范带动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加快构建“五园三轴两片”的都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总体布局,都市农业现代化的“增城模式”已初具雏形。

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建设成效初显。聚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增城出台了《广州市增城区2022年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育创建增城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及生产托管中心,推进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试点推进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农业服务主体蓬勃发展,全区累计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632家、家庭农场274家。

以规划改革描绘城市发展蓝图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立足当前、站高谋远

增城“跳出增城看增城”

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优势和定位

高起点描绘城市发展蓝图

更好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高标准规划广州东部枢纽。抢抓建设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机遇,增城把进一步优化广州东部枢纽功能定位作为重要课题,高水平规划建设枢纽周边200平方公里,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推进增城开发区扩容提质。在现行委托管理范围99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增城开发区将扩展涵盖广州东部枢纽中心、广州科教城、增城西站、增城火车站、中新科技园、仙村园区、宁西园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形成一个核心扩展区和两个扩展分区的空间格局。扩容提质后,增城开发区管理范围由99平方公里拓展至302平方公里。

推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致力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国际(中欧、东盟)班列集结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核心物流枢纽,今年以来,增城加快项目土地征收,并引进了希音、中驰车福、丰树食品等项目落地建设;同时,加快探索“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增城西国际班列建设工程,打造国际班列集结中心。上半年,增城西站开行国际班列136列,发运集装箱11476标箱,货值4.48亿美元。运行线路全覆盖中欧(俄)、中亚、东盟,通达10国17城。

增城西站首发中欧班列满洲里新口岸线路

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城围绕决策机制、科学绿化、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村规民约等方面,新建276项、修订161项制度机制,用“绣花”功夫建设老城区、修缮旧村舍、保护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古迹,让城区留住记忆,让村庄留住乡愁。

以民生改革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民生事业的发展

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增城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民生改革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人才、就业、社保等关键环节,深化人社事业改革。增城携手广州市人社局开展人社事业全域改革试点战略合作,争创全市人社领域的改革试验田和先行示范区,具体内容包括打造“增城妈妈”区域特色家政服务品牌,建设“增城妈妈”区级示范中心;启动“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计划”,实施农民转移就业增收“五大行动”等。

深化教育事业改革,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增城制定了《增城区关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一揽子配套方案,形成“1+N”制度体系;落实农村薄弱学校提升实施方案,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同时,增城切实落实“双减”政策,以科学肩负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全区6个案例入选省、市“双减”典型案例。

黄冈中学广州增城学校

始终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城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构建起高效运作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不仅如此,增城还成立区、镇、村(居)三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形成“指挥高效、上下联动、密切协同、快速响应”的工作格局。

以干部改革

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可堪大用、

能担重任的优秀干部

努力形成青蓝相继、

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方能为增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为提升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城深入开展“庸、懒、散、慢”行为集中治理。三个月来,全区各单位坚持全方位组织推进、全覆盖自查整改、全领域明察暗访、全链条收集问题、全过程统筹兼顾,选树正面典型104个,通报“庸懒散慢”典型案例22个,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促担当、以治散正风气、以治慢增效率带动各单位精神面貌提升、党员干部作风改进、服务效能增强、发展环境改善,激励全区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与此同时,增城扎实推进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引领、服务引领、品牌引领,以党建带团建,全面提升基层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向心力。全区构建起涵盖27家“青年之家”门店、增城少年宫校外教育阵地、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团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通过“乡村振兴专项赛”“林小青”“青年防疫志愿先锋队”等品牌引领青年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青年对社会贡献的作用,不断强化改革成效。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姚玉函

编辑:刘樱洁

责编:黄家荣、郑德宏

审核:朱卓东、冉悦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