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汕头市志· 财贸篇》一书记载,“钱庄业和商业的发展关系很密切。这一行业经营范围很广,从专业汇兑,到从事沪港等地内外汇的买卖,有的还发行信用纸币等。”
据汕头文史专家陈汉初考证,1927年9月20日,潮汕铁路彻夜运兵,向汕头总商会、商民协会筹集军费3600元。
日前,汕头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林惠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潮汕地区的商会主席大多由钱庄汇兑公会大银庄负责人担任,汕头城市建设和潮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钱庄的支持。此外,仔细研究银票的图案、样式乃至命名特点,可以发现细节便是潮汕社会历史变迁的生动折射。
银票图案不乏潮汕标志性建筑
林惠忠给记者展示了一张汕头集益银庄民国三年(即“1914年”)版五元洋毫银票。记者看到,该纸币为横版,黑色水纹花边,四角印有“毫洋伍”字样,纸币中央为潮海关钟楼图案。下方正中间有SWATOW反写字样。
汕头集益银庄银票
潮海关税务司甘博在《1892-1901年潮海关十年报告》中写道,(七兑票)在外观上,它们有点像外国钞票,在白色或着色的纸上彩色印刷。其中的一些在本地印刷……其他的采用外国的印刷方法,虽然很难说它们是在欧洲还是在东方印刷。
据介绍,该银票属于“七兑票”的毫洋银票,是潮汕银庄发行的以毫洋为兑换对象的七兑辅币毫票。毫洋主要通行于广州地区,潮汕地区通行货币为大洋。
潮海关钟楼旧照片
汕头海关工作人员杨伟介绍,根据潮海关档案文件和图纸,以及“潮海大关举行落成礼请帖”照片中都清晰记载,钟楼动工于1919年,在1921年落成。专家认为,该银票初次发行于1914年,当时钟楼还没有落成,由于银票的印刷都是用统一模板印刷的,估计是后来再版的时候,才将钟楼替换为背景图案。潮海关钟楼作为当地一座标志性建筑,可见证海关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一张小小的银票折射的是一段段宝贵的历史变迁。
潮海关钟楼现状
银庄以区域地名命名
民国时期,红头船的发源地樟林古港和潮汕其他埠头一样,有发行货币的历史,更出现“汕头东里”等以区域地名命名的银庄。
记者从林惠忠手中了解到一张民国三年元月汕头东里银庄的银票。该银票为竖版,正中间写着“凭票向本庄取七兑直平银五元正”,印的图案是西欧建筑,并非使用当地的地标图。
汕头东里银庄银票
据了解,当时银票上的设计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并且多用一些相似的西方建筑图案,作为模板和背景。部分银票的样式和图案都有雷同,只是名字和内容不一样。
汕头永泰庄民国二年元月的银票上,则出现了“汕头总商会证明保证准发行”字样。该银票上方为双天使环抱地球图案,印有英文“local currency”字样,中间写着“凭票取通用大洋银十元”。这些图案也频繁出现在华侨回乡建造的大厝建筑中,可见南洋之风盛行。
汕头永泰庄民国二年元月银票
据介绍,中法实业银行是民国首家中外合办银行,在原汕头外马路 283 号(今外马路 2 号)建立中法实业银行汕头分行。中法实业银行汕头分行成为北洋政府在潮汕地区的债权方。
中法实业银行发行的银票
1914 年中法实业银行在汕头发行拾圆流通龙银银票。记者从专家收藏的银票看到,其特殊之处在于:位于正下方的“上海” 字样被划线划掉,改成“汕头”字样。专家认为,这张银票在潮汕地区流通,生动反映了法国利用晚清和民国的条约协定,深度参与汕头政策性金融事务的历史事实。
【记者】沈丛升
【实习生】许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