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松山湖|“科研工作者们的青春气息激励了我”

南方+ 记者

你能想到,在我国迄今为止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里,有一批90后的年轻科技工作者们吗他们从全国各地而来,齐聚松山湖,有的全程见证“国之重器”从无到有再到累累成果,在这里奉献了宝贵青春;有的大学毕业就留任参与科研,准备在这里奉献青春。

无

7月26日,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的大学生们,一起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与一群只比他们大几岁的科研工作者们,分享青春故事、共勉青春年华。

偶遇年轻科研“后备军”

当天,走进最早建成的通用粉末衍射仪控制室里,散裂中子源的科研团队们正热烈地讨论着问题。在热烈讨论人群中,有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分外显眼,拿着笔记本认真地和身边人进行讨论。

无

“我今年25岁,已经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学习一年了。”来自上海大学物理研究所的史金强介绍,他去年从大学来到松山湖,就被这里的氛围吸引,并在导师和部门负责人建议下,直接从硕转博,继续向科研进军。

史金强直言,在散裂中子源,不仅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各领域的顶尖的专家学者交流,更可以利用最先进的大科学装置推进课题。

当问起他在松山湖的生活时,可以瞥见他脸上洋溢的青春活力。他说在松山湖除了学习和做科研之外,业余他们还经常打篮球,松山湖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提及“青春”,他思索了几秒,语气带着一些得意:“我或许是这里最年轻的一批人。”

“科研事业就是我的青春”

除了正在见习的学生,在这所“国之重器”里,也有博士毕业后便入职成为科研团队的一员,赵瑀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从中国科学院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赵瑀选择在松山湖留所工作。

无

谈及留在松山湖工作的原因,赵瑀直言:“最主要就是松山湖这边有实实在在的科学装置,可以依托这些装置做科研”。而相对其他同样拥有优质科研条件的城市,松山湖对于她的吸引力,还在于越来越好的城市发展和“没有那么卷”的城市氛围。在这一年的工作生活中,赵瑀常常和其他科研工作者一起夜晚骑行松山湖,然后一起吃晚饭、交流前沿科学。

“既有工作,又有生活”的工作与生活,让赵瑀感受到松山湖的青春与惬意。对于青春的定义,她更是直言:“科研事业就是我的青春。”

流汗的青春岁月,很值

在与中国散裂中子源相伴的路上,赵瑀的故事是留下,而赵晶石的故事是汗水。

赵晶石是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装置办的副主任,今年是她毕业的第20年。早在2007年,赵晶石便开始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工作,更见证了中国散裂中子源诞生、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自己与同事为中国散裂中子源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让她难忘。

赵晶石回忆,自己第一次来松山湖便是为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做准备。当时的松山湖未经开发,一片荒凉,用一句谚语叫“鸟不拉屎狗不叫”。

即便条件艰苦,科研工作者们仍一往无前、无私付出。

“当时天气炎热,一个人站在室外即使什么都不做,两三分钟后也会汗流浃背。”赵晶石称,散裂中子源相关项目安装期间,正值夏季高温天气,户外作业非常辛苦。她与同事常常需要顶着烈日工作,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工作结束后汗水早已浸透了他们的衣衫。

科研工作者们一边流汗,一边坚持苦干,历时约2000日,终于成功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

“我至今难以忘记国家验收成果时的激动之情。”赵晶石直言,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奉献青春,特别是那段汗流浃背的时光,很值得。

“我差不多一辈子就在松山湖了”

今年是松山湖的第21年,也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的第5年。2011年10月20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启动奠基仪式,在项目启动初期,便有一批年轻的学者投入这项事业,用他们的汗水和青春见证着大科学装置的诞生,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副研究员、特聘青年研究员唐彬正是最早参加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工程的骨干之一。

2012年,唐彬放弃了在北京的户口和一切资源来到松山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当中。其负责的高性能闪烁体中子探测器,共推出三代核心产品,实现了工程化设计与批量生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谈及为什么会选择松山湖,唐彬告诉我们,松山湖对人才的重视、对科研创新的诚意深深打动了她。近十年间,唐彬和松山湖一起成长,感受着彼此的青春和活力。

无

“在松山湖,身边都是年轻人,我也体会不到所谓的‘中年危机’,觉得自己的状态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唐彬说道,“我的后半生都要在松山湖度过了”。

在松山湖,像这样的青年工作者还有很多。据统计,松山湖的就业人口中92%是青年人(45岁以下),这些青春之人共同推进着这座青春之城的发展。

无论是比大学生大不了几岁的科研人员,或是见证中国散裂中子源诞生的工程师,当走近他们时,不约而同会被他们身上洋溢着的青春气息所激励。而松山湖的故事,正在由他们书写着……

无

【策划】刘远忠

【撰文】大学生记者 师梦娇 陈晗蕾 康一帆 梁雨婷 刘雅菲 林铭敏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