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高温预警让耐热的老广也不得不惊呼“热化了”,来自广东的一群“非遗少年”传承广府文化的热情却依然不减,为本届广东省“非遗少年说”展示展演活动送来一个又一个精彩作品。
本届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承办。
本期精选的“非遗少年”优秀作品来自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唯一长盛不衰的古港,以“三雕一彩一绣”为代表的广州非遗,早在300年前就以“中国风”引领全球时尚潮流。
近年来,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广州非遗也从“扶持性保护”走向“系统性保护”,走出了一条“保护有力、传承有序、管理有规、融合有度”的保护之路。
今年5月,《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致力于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培育提升文化中心功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广州非遗,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振兴。
实施方案还明确提出非遗“五在”工程,将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提升到新阶段,实现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厚植非遗传承土壤。
话不多说,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非遗小主播们一起走进千年商都,领略广府非遗的独特魅力吧!
01
与广州人低调务实的性格一样,灰塑非遗同样“低调奢华有内涵”。它是岭南地区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虽名为“灰塑”,其实色彩鲜艳,形象生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古籍记述,灰塑工艺可以追溯到唐代,始建于南宋的增城正果寺即以灰塑“龙船脊”进行装饰。明清两代,广州灰塑尤为盛行,祠堂、庙宇、园林和豪门大宅的屋脊、山墙、墀头等部位,常常用灰塑进行装饰和补白。林可晴、何卓铭、李芯怡3位小朋友通过互动讲解灰塑历史,还亲身体验了这项技艺的制作。
■非遗少年说—灰塑(林可晴、何卓铭、李芯怡)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红基学校
非遗少年说—灰塑(林可晴、何卓铭、李芯怡)
02
如果说低调是灰塑的个性,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广绣就在全球更加为世人熟知了。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重要部分,广绣工艺自成一体,针法多变,题材广泛,色彩丰富,不仅讲究刺绣的针法技术,更加注重绣品的艺术效果。
近代以来,广绣广泛采用岭南画派画家的画作,以荔枝、红棉、花鸟等岭南特色浓厚的图案为主要题材,又吸收了西洋画线条、明暗变化的画法,作品看起来极富立体感和观赏性。现在,我们通过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六位“非遗小主播”的走访和讲述,一起感受它的技艺和审美价值。
■非遗少年说—广绣(团队:朱悦雯、谭靖潼、贾士恩、阚艺菲、禹忻妍、谢智晨)
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非遗少年说—广绣(团队:朱悦雯、谭靖潼、贾士恩、阚艺菲、禹忻妍、谢智晨)
0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以玉器雕刻比喻个人成才之路。那么,雕刻玉器到底需要经过哪些工序呢?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三年级的“寻访广州玉雕非遗小队成员”带我们拜访国家级非遗项目广州玉雕省级传承人尹志强,一探究竟。
广州玉雕是中国玉雕四大派别之一,其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相对于北派玉雕的庄重古朴,广州玉雕以造型典雅秀丽、轻灵飘逸、玲珑剔透见长,突出岭南文化的内蕴,也记录着近百年来中西文化的交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
·非遗少年说—广州玉雕非遗之旅(林玮烨、曹昊霖、薛芷希、刘俊毅、王艺云、傅晞桐、徐一伊)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非遗少年说—广州玉雕非遗之旅(林玮烨、曹昊霖、薛芷希、刘俊毅、王艺云、傅晞桐、徐一伊)
04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耳熟能详的广府童谣是几代老广的童年记忆,但你知道吗?不少童谣都从水上居民的咸水歌演变过来。
流行在广州市海珠、番禺、南沙区的咸水歌,又称“白话渔歌”。它既是疍民闲时娱乐的船歌,又是疍家婚嫁和节庆的一种歌唱形式,据古籍记载推算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尤为兴盛。视频中,“非遗小主播”江俊颖简洁生动地讲述了咸水歌的历史渊源,用歌声激活广州人的乡愁记忆。
■非遗少年说—咸水歌:广州人滚烫的心灵之歌(江俊颖)
广州市越秀区登峰小学
非遗少年说—咸水歌:广州人滚烫的心灵之歌(江俊颖)
05
除了咸水歌,能让广府人DNA动起来的声音还有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与粤剧、岭南画派并称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并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东音乐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还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步步高》《平湖秋月》等。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非遗小主播”肖羽希,在视频中为我们演绎了广东音乐常见的乐器——阮,并由此切入介绍广东音乐的历史与特色。
■非遗少年说—广东音乐(肖羽希)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四年级
非遗少年说—广东音乐(肖羽希)
目前,2022年广东省“非遗少年说”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仍在火热征稿中!
快快叫上身边的“非遗少年”,一起在南方+打造的广阔舞台上一展身手,用少年力量让岭南非遗绽放光彩!
投稿方式如下↓↓
2022年广东省“非遗少年说”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
点击以下海报,一键直达投稿页面↓↓
下载南方+客户端,点击首页“我”—“精选活动”,找到“非遗少年说”活动页面,点击“我要投稿”进入后台页面,根据系统引导填写个人资料并投稿。
格式要求↓↓
标题格式:非遗少年说+展示项目+参赛者姓名。
详细描述: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城市、学校、非遗项目、指导老师(可选)等信息,填写一段不多于300字的内容简介。
视频格式:视频接受MP4、MOV格式投稿,时长210秒内,单个视频大小不超过500M,横屏拍摄。不带有第三方LOGO(视频剪辑软件LOGO除外)。视频画质清晰稳定,无明显背景噪音。
【记者】杨逸
【通讯员】朱英豪
【图片/视频】主办方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