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王瑞军:以非凡之举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南方日报

■权威访谈

“省党代会报告立足大局、把握大势,以大手笔描绘新图景,以大气魄谋划新格局,以大视野提出新举措,以大情怀彰显新担当,令人振奋、催人奋进。”近日,省委常委、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王瑞军表示,韶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非凡之举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展现韶关担当、作出韶关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

引领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韶关将如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王瑞军: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韶关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创新推行“三个在先”“民情夜访”“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等发挥基层党员和党组织作用的机制,高质量完成市县镇村集中换届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做法。接下来,韶关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狠抓政治建设。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实际成效上。

二是狠抓基层基础。深入实施新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用好“双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向一线倾斜,以抓党建促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是狠抓干部队伍。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治理能力提升计划,促进增强“八项本领”、提升“七种能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担当干事者撑腰鼓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闯、创、干”的热情。

四是狠抓正风肃纪反腐。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种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以及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全力在新赛道上

实现换道领跑

南方日报:韶关将如何在新赛道上实现换道领跑?

王瑞军: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是国家赋予广东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韶关坚持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作为迅速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胜负手”,于今年5月底成功承办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现场签约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接下来,韶关将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机遇,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需要山水而不污染山水的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举全市之力推进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开展大数据全生态、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数据中心重大项目,确保到2025年建成5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规模,促进数字产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广东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二是大力发展低碳新能源产业。坚持以一个碳中和研究院、一个碳中和产业园、一个碳中和产业基金、一个碳中和智库、一个碳中和交易平台、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六个一”为实施路径,统筹全域风能、光电资源开发,加快碳中和装备产业园建设,力争“十四五”新增1100万千瓦绿电,确保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70%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充分发挥韶关绿色生态、负氧离子含量高、温泉地热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推进甘棠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翁源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南雄市南药产业园建设,发展南药特色产业,打造生物医药生产、高端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养老、健康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同时,在韶关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的现代钢铁、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绿色矿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食品、林业经济、防灾减灾、内河航运和船舶制造等产业上下功夫,培育壮大新优势、新动能,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韶关样板”

南方日报:韶关将如何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韶关样板”?

王瑞军:绿色是韶关的底色,生态是韶关的名片。韶关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业用地面积稳居全省前列,1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9个在用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年空气质量AQI优良达标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前列,环境质量改善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韶关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以系统观念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是韶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加强以南岭国家公园为龙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加大华南虎繁育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创建全域国家森林城市,让韶关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二是以科技创新提升生态环保质量。发挥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粤北生态环境研究院、韶关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强“有机无机一体化综合利用”“秸秆闪爆无害化处置”“微藻固碳”等绿色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多孔介质燃烧器”技术,积极开展大宗固废资源化高质利用及工业降排示范,让变废为宝的技术在韶关得到广泛应用,实现科技创新赋能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是以“两山”理念引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坚持把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业产业,发掘利用好森林旅游、康养、科普、研学和生态的综合价值,探索岸线、水域等资源有偿使用,统筹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在对接融入“双区”和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中拓展发展新空间

南方日报:韶关将如何把握好“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王瑞军:韶关地处大湾区辐射内陆的枢纽位置、黄金通道。韶关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打造成为对接“双区”和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先行响应地、大湾区辐射带动内陆发展的枢纽节点、大湾区虹吸效应和集聚资源的落脚地桥头堡。

一是做好“三招三引”。在招商引资上,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和产业对接,努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招才引智上,大力实施“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明确5年投入50亿元引育人才,充分发挥离岸孵化器、韶关高新区等作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韶关发展“最大增量”。近年来,有48名院士专家团队成员以及数百名科技产业专家来韶对接合作,引进丹霞英才3638名,引进博士、博士后数量增长22.7%。在招善引爱上,认真筹办好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积极引进一批民生公益项目,让湾区人民与韶关人民心相连、情相通,让“人心善、风物美”在韶关大地春风化雨、蔚然成风。

二是做好“互联互通”。聚焦“水陆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把韶关丹霞机场打造成国内一流现代化机场,推进韶关港“一港三片区”、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工程建设,谋划推进厦昆高铁韶关段、沪穗高铁韶关段和韶连高速、雄乐高速、机场高速等项目建设,提高与“双区”互联互通水平。

三是做好“宜游宜食”。围绕打造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围绕建设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花瓶子”“水缸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健全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产业链,推动北江、新丰江的一江清水送湾区,让韶关优质农产品风行“双区”、畅销省内、走向全国。

以改革攻坚重塑

韶关发展新优势

南方日报:韶关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将如何做?

王瑞军:深化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针对韶关作为老地级市一些干部习惯于用传统思维做事的特点,把2021年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年”,推动11个领域109项改革,制定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县域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打基础、利长远的政策制度。2022年,开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推动18个重点领域、22个专项行动和256项市级任务落地落实。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动真碰硬,推动韶关人民盼了25年的南水水库供水工程建成使用、盼了32年的丹霞机场顺利通航,解决了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分配、中核退休职工居民区电梯加装“烂尾”等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就突破一个障碍,就为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释放了新的活力。

接下来,韶关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面深化改革,在突破制约上破局、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制度要效益,重点在营商环境、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国资国企等领域发力,抓好“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和城镇农村私搭乱建、天然气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等专项整治,鼓励基层改革探索创新,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韶关改革实践品牌,通过改革攻坚重塑韶关发展新优势,让韶关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路线图

●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赋能,以园区平台固本,以新兴产业强市,以招商引资拓源,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

●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做好产城融合文章,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逐年上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善美韶关”。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高质量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盘活重点领域资源资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大生态转变为大价值。

●推进改革攻坚系统化,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推出更有创造型、引领型的改革,增强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打开韶关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加强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原标题】

省委常委、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

以非凡之举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记者】叶志强

【通讯员】谭良

编辑 佘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