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
中国(广东韶关)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
正式揭牌!
这也标志着在食用菌产业
韶关是全国首个成立该中心的地级市。
会上,韶关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活动还促成了一批
RCEP农业重点项目合作签约。
在与会代表的见证下,
三辆满载韶关食用菌的货柜车
由海关查验封关,
正式启动出口泰国。
未来采购交易中心
将集农产品交易、冷链仓储、物流配送、
生产加工、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
海关检测、报关国际贸易于一体,
推动韶关食用菌等
产业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
加速“善美韶农”品牌打造,
提升韶关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
交易中心的建设给企业带来了关税优惠。
韶关海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
做好政策精准解读工作。
使得企业可以联合农户们
一起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这是广东省农业领域把握RCEP机遇,
促进农业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举措,
也是韶关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加大食用菌产业对外开放的具体行动,
具有特别意义。
韶关将积极抢抓RCEP协议生效机遇,
以建设中国(韶关)跨境
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
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大力开展农业国际合作,
促进农业贸易提质升级。
什么是RCEP?
2020年,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向来先行先试的广东,主动接过新考题,紧抓RCEP协议实施机遇,拟指导支持广东一批市(县)创建RCEP农产品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培训基地及大数据中心,加快农业国际化、市场化建设,争取打造一批标杆和样板,为广东省以及全国创建一批农业国际化建设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为农业对外合作扛起广东担当。
而韶关与菌菇从几百年前就已结缘,
可能很少人知道,
韶关作为食用菌之乡,
南华草菇从千年禅寺中起源。
华南草菇写入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百越之地的真菌已成为食材中的上品。而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只有在野外采集,才能偶尔获得这种饱含氨基酸的鲜美。
300多年前的一天,曲江南华寺的一名僧人修习禅定后无意间在寺庙一隅瞥见了无尽生机,“雨后生蕈,宛如星斗丛簇竞吐,名南华菇”,粤北南华草菇,从此刻写入历史。
南华草菇
短短百年间,也许连那名僧人也没想到,当初的无心发现,会对韶关造成何种影响。
清同治年间,《韶州府志》记载:种菇,以旱稻杆堆积,清水浇之,随地而生,今乡人效种颇多。
南华草菇由此实现了人工栽培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以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蛋白质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南华草菇
全省60%食用菌来自韶关
而如今,在老广的餐桌上,每品尝一口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的鲜香就有60%的可能性来自于曲江。
过去,南华草菇只在夏季生长,一年只能收两次。如今,借助标准化栽培大棚,草菇的生长环境变得可控。草菇摇身一变,跃升世界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国产量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成为韶关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韶关市曲江区积极发挥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优势,以龙头带产业,以产业促增收。
目前达成年产食用菌超3.5万吨,年产值超18.4亿元,主要品种的种植规模及产量占全省60%市场份额,,出口品种产能位居华南地区第一!
粤北山珍
“菇”勇者闯天下
自2003年起,曲江区食用菌就已走出国门。以真姬菇、茶树菇为主,远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荷兰等国家2021年,出口量超5000吨,出口额达6000万元以上。
韶关这座青绿之城,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之乡。
真姬菇栽培车间
如今,韶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食用菌保鲜期短、运输难,
市场一旦不稳定就会造成积压,而随着食用菌深加工水平的提升,食用菌休闲食品、预制菜等产品的上市,为消费者预制一桌“岭南山珍”。
食用菌预制菜产品
接下来,
韶关将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优势,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
广东韶关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
推动韶关食用菌、兰花、水果、
茶叶、预制菜等产业的
规模和效益持续快速增长,
加速“善美韶农”品牌打造
和韶关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布局,
提升韶关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来源:韶关头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