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从雷州半岛的红土地,走来了一位意气风发的18岁青年。他步履匆匆,紧随胞兄去参加革命,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血与火之中的诞生。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位英气勃勃、名叫王定一的小伙子从此扎根在故乡,从普通党员、土改工作队长成长为县的领导干部,他兢兢业业地工作,1994年在雷州市人大常务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休。
辛苦半辈子,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光,原该好好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但王定一歇不下来。离休后,他就忙着与另外7位老同志一起筹建老干部协会。1998年上半年,市委领导班子开会反复讨论,决定创办老干部大学,大家都想到了王定一,想请他“出山”当校长。找王老一谈,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王老曾担任过中学校长,对教育事业颇有心得。如今再当校长,面对的是不同的教育对象,肩负着“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时代重任,他清楚这副担子的分量。2000年市关工委成立,他又不负众望,担任了常务副主任,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2004年,他努力推动创办了关心下一代的家长学校,每年都组织数百名老干部到全市21个镇、街道家长学校去讲学,他自己也为家长和孩子们讲课。
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说:“在职时忙惯了,一旦停歇下来有点不习惯。再说,晚年如果整天闲在家里,会更加无聊,还是多为老干部们和下一代青少年做些事情,这样才觉得日子更充实。”
这一干就是整整24年。
说起来似乎云淡风轻,可这近9千个日日夜夜,王老付出的心血和精力难以衡量。
创办市老干大学时,时年67岁的王老面临没有校舍、没有教学设备、没有师资、没有教材、没有章程可依的状况。市里每年下拨的经费只有4万元,要用钱的地方却很多。王老抓主要矛盾,首先健全学校领导班子,市里为学校配备了三位副校长;没有专职教师,一方面学校班子成员都兼课,另一方面在校外聘请在职或退休的教师,同时也在学员中选聘合适任教的人员;没有场地,他骑着单车东奔西走,在西湖公园旁找到一间旧房子,之后他挨个儿找老干局长、市长、市委书记,硬是把问题解决了。在市领导的支持下,因陋就简,把旧房改建成60平方米的教室。
那段日子的忙碌,一般人难以想象。有了人,有了地方,王老心里也有了底。当年9月,学校如期开学。第一届(两年为一届)招收了150名学员,一间教室,分批上课。两年后,王老又推荐补充了两位退休干部担任副校长,增强了班子力量。实践再次证明,抓好学校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老干大学的关键。在王老的带领下,这个“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班子,对夯实学校基础、健全各项制度、打造校园文化、扩大办学规模等一系列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顾建校的艰辛之路,黄挺六和蔡庭两位副校长都十分感慨:一路走来,王老不图名利的精神、海纳百川的襟怀和求实开拓的作风,始终是他们学习的典范,也是他们坚持办学的动力。蔡庭说,和王老一起工作,他是德才兼备的上级,不包揽、不武断,但又负责任、敢承担;生活中大家像真诚的兄弟,相处很温暖。
2009年,王老提议成立校出书小组,他亲自担任主编,为的是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也为了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10年间,大家共同努力,编辑出版了《书声》、《秋声》、《岁月回望》、《南兴地区革命斗争史》四本书,共110多万字,工作量非常大。其中2019年5月出版的《岁月回望》一书,是王老根据自己60多年献身革命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整理编辑而成的。他自费印刷出版,赠送给师生们。
学校办公室主任吴永南还是个中学生时,王老就是他们学校的校长,印象中校长严格而又亲和。12年前,退了休的吴永南报读老干部大学,五年后进入校部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宣传报道。从此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近王老,深受感染。他说“王老的家离学校有两公里多,不管风吹日晒、打雷下雨,他天天步行准时在上课前赶到学校。”
吴主任说,许多工作王老都亲力亲为,如撰写教材、给学员们讲课……他还策划人生论坛、主题演讲、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歌舞表演等各种校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只要有时间,他就和师生们一起参加。《校刊》至今出版了29期,很受师生们好评,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每一期刊物王老都参与审稿,甚至校对。
24年过去了,雷州市老干大学有了长足发展。教学场地扩大到三室一园地共500多平方米;每年办学经费也增加到了目前的20万元;全校学员达600多名,其中持续学习10年以上的学员有324名、20年以上的学员为42名。学员们都把王老视作身边的榜样,希望像他那样乐观勤奋,好学上进,校园里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而王老说起学员们的故事,如数家珍,充满自豪——
王立孟学员喜欢诗词,每期墙报、校刊都有他的习作,社会上的雷歌比赛中,他不少作品获奖;卓长寿学员入学后学会了量血压测血糖、检测饮用水水质等技术,他购置了专用仪器和保健箱,常下农村为群众免费服务,还给经济困难的村民送药送粮;黄玉彤学员长期关爱因车祸失去父母的三位孤儿,不仅找有关部门落实安置工作,发动社会救助,还十几年如一日,像对待亲生儿女般帮助他们,被群众赞为“爱心奶奶”;辛世森学员先后到三十所小学,上了一百多场德育教育辅导课,还为教育事业捐款4万多元;上学途中遭遇车祸右腿骨折、留下后遗症的陈学海学员,家人劝他休学,他表示“只要活着,就要去学校读书。”从此每逢上课时间,儿子便用摩托车送他到学校,风雨无阻;离休干部任戈夫在学校就读十年,后因病休学,他又动员刚退休的女儿、女婿报读了老干部大学。2020年6月,学员洪天尧家因煤气泄漏引起火灾,其怀孕的儿媳妇被烧成重伤,全校学员迅速捐款一万多元,以解燃眉之急……
在学员们心中,老干部大学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人生舞台。
学校艺术团团长唐莲英回顾自己在学校22年的学习经历,感慨地说:“我退居二线后,有位大姐帮我在老干大学报了名。当时感觉有些失落,想打退堂鼓,就找了王校长。结果他给我上了一堂至今难忘的思想教育课。他说,一个人工作到退休是不容易的事,应该感到光荣。退休后的日子更要好好珍惜,继续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人生才有意义,生活才充实。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希望你好好学习,继续发挥你的能力……王校长发自肺腑的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又走进了老干大学。”从此她年年是“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很高。2019年,王校长考虑把各班文艺骨干集中起来,办一个艺术团,他问唐莲英能否牵头,“我知道这是王校长的信任,可自己不会唱歌跳舞,很有压力,一夜睡不好。第二天我找他‘诉苦’,他温和地回答,‘你睡不好,我也睡不好。你不接受任务,艺术团办不了,我能睡得好吗?’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只有干了。”
事实证明,王老很有眼光。艺术团于2019年10月成立,唐莲英走马上任,这个团长非常胜任。现在,艺术团下设舞蹈队、歌咏队,一共有60多人。他们经常排练,不仅活跃在学校,还去乡镇和其他地方演出。特别是到广东海洋大学与青年学子们联欢时,他们用歌声和舞姿,表达了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传递了“我心永青春”的快乐,让大学生们赞赏不已。
每逢两年一届的毕业季到来,学员们捧着毕业证环绕在老校长身边,回味校园生活、读书收获,这往往是王老最欣慰、开怀的时刻。事后他高兴地说:“这是学员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我接受再教育的缩影。它不但体现了‘办好老年大学很有必要’的价值导向,也鼓舞着我、鞭策着我,继续为老年教育事业奉献毕生。”
2021年1月,雷州市老干部大学被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王老也先后获得“湛江市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等称号。省老干部大学协会副秘书长、省老干部大学副校长卢育红等到学校调研时,见到可亲可敬的王老,都被他对老年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深深打动,情不自禁地称他为“魅力校长”。
在采访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到王老的人格魅力。
黄挺六副校长清楚地记得这么一件事:那是2012年初夏,王老决定给家乡南兴镇塘尾村捐赠一座抗日老区纪念石碑,约黄挺六和张元兴两位副校长一起去石场挑选石材,为此他们先去塘尾村看看立碑的位置。
刚到村口,就看到一条醒目的红布横幅:“感谢王定一先生全家为村筑路捐款20万元”。王老事先不知道,有些吃惊,黄挺六他们却很感动,直夸王校长不简单。王老摆摆手说:“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为村子出点力,应该的,没什么值得宣扬”。随后他马上找来村长,请他们把条幅撤下来。村长解释说这是为了表达全村村民的感激之情,代表了大家的心意,不能撤。但王老一再坚持,直到村长撤了横幅,王老才心安。
如今,塘尾村已经立起了那座大理石纪念碑,上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超中将的题词:“抗日革命老区——南兴塘尾村”,昭示历史,激励后人。
近十多年来,王老全家为家乡建设捐款高达200多万元,真可谓一颗拳拳赤子心,满腔殷殷爱乡情。
关于王老,还有个感人细节不能不说。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原定去雷州面对面交谈的计划,只能改为视频采访。而雷州市老干大学没有相关设备,老干大学的两位副校长决定带几个人赶去湛江市老干部大学,完成这项工作。91岁高龄的王老得知后执意要一同前往,考虑到天气炎热,路途辛苦,我们再三劝说老人家留在雷州。最后定下和王老进行视频采访。
那天,王老早早坐在客厅,守候在手机旁,圆了我们这个心愿。当我们看到视频中王老慈祥、温和的笑脸,听到老人家亲切的、带着雷州口音的话语时,都感受到了炎炎夏日里一股拂面而来的清风,领悟了一位令人敬重的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2022年秋,学校的新大楼将落成剪彩,新的篇章将继续谱写!王老的目光所及,是更美的风光、更远的目标。
雷州自古多故事,今日得添新传奇。
从1949年初夏到如今,整整73年过去了,王老已是耄耋之年,但始终不变的,是入党时的初心:跟着党,把一切献给人民。
雷州那片肥沃的红土地,不仅盛产水稻、甘蔗、菠萝、芒果,更滋养和培育出千千万万勤劳善良、勇立潮头、破浪前行的雷州人,王老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是人们口口相传、名副其实的魅力校长。
【作者】宋晓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