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即将发布,这部“粤剧音乐的百科全书”有何亮点?

南方+ 记者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广东粤剧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五大卷编纂工程,启动于2017年,并于2019年、2020年先后完成了“做打卷”与“唱念卷”的出版。

2021年,编委会全面进入编纂《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目前该卷已完成编纂付印,将于7月完成出版发行。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

在《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首发仪式前夕,南方+专访了两位主编——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国家一级编剧何笃忠,谈《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的编纂过程与内容亮点。

图文音像多维呈现,做出“粤剧音乐的百科全书”

相比起前两卷,“音乐卷”的容量更大,达1000多页,分为器乐篇、锣鼓篇、曲牌篇

“‘音乐卷’重在‘编’。”倪惠英介绍,该卷不仅对粤剧音乐的种类进行整理,而且系统地对传统粤剧的乐器、曲牌、不同时期的小曲、古曲等进行系统的寻源、发掘、梳理、提升,形成一部“辞典式、教科书式的粤剧百科全书”,全面梳理百年以来粤剧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倪惠英

倪惠英

其中,“曲牌篇”收录粤剧传统套曲11套并附有工尺谱和简谱的对照,涉及的历史资料可以追溯至民国初年。此外,该卷附录中还有民国初年粤剧古谱作为史料。

“小曲”部分收录选编明清时期至今共643首小曲。“我们挑选了不同的时代的优秀作品。小曲的跨度也算是世纪跨度,为的是提供给现在和未来的粤剧从业者更准确的研究资料。”倪惠英介绍。

图文并茂、音像结合也是该卷的一大亮点。“牌子曲、小曲中的一些古曲、弹词等,我们只找到古谱文本,但是没有音像资料。”谈及录音过程,倪惠英回忆,“我们一边进行谱子的修复和整理,一边邀请优秀艺术家重新演唱录制。疫情期间,我们和香港粤剧演员采取远程合作的方式,克服距离上的困难,成功完成录制。”

倪惠英表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工程得到了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支持,以及粤剧界同仁的齐心合作,克服了诸多困难,确保了“音乐卷”的如期发行。

同时她透露,“音乐卷”的编纂也离不开港澳粤剧名家的大力支持:“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粤剧更是三地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此次我们也邀请到香港粤剧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阮兆辉、罗家英、何家耀等老前辈。

“从广东各地到港澳粤剧界乃至海外,《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得到了全体粤剧界同仁的支持,许多年过古稀的老专家都参与了编纂工作。”倪惠英介绍,“此次‘音乐篇’的顺利出版,不仅展现了粤剧人的大团结,更凝聚了一代粤剧人的心血。”

反复校准、寻根溯源,挖掘粤剧音乐发展史

“可以说,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经过反复论证的过程。”在谈及校对过程时,倪惠英说,由于“音乐卷”涉及到的古曲乐谱、沿袭传承等都十分复杂,要理顺、说清楚,需要做大量资料挖掘、整理和提升,“我们要找海量的资料,甚至字字都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校对都有十几稿,整个过程非常辛苦,但非常值得。”

副主编何笃忠回忆,编纂《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克服了几大难关。首先,粤剧艺术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不同年代、地域、师承都会带来不同版本,有时甚至多达十几种,因此“音乐卷”在对资料的收集和考证上,都明显多于前两卷。

何笃忠

其次,在古谱的“活化”方面,“音乐卷”的编写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对乐谱进行还原,例如根据谱子视奏,通过音乐还原、提炼;根据乐谱的渊源,邀请昆曲艺术家进行指导演唱;根据师承关系,邀请粤剧界老前辈进行示范等。

“尤其是‘锣鼓篇’的收录工作,更具特殊性。”何笃忠介绍。“由于锣鼓演奏多为‘身手相传’,少有书面记载,如何准确地以书面传达锣鼓演奏理论,是编者需要攻克的难关。这需要和锣鼓演奏者、粤剧从业者、文字编辑反复沟通以达到精确。”

目前,《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其它卷次依然在编纂过程中。在倪惠英看来,编写《大全》是为将传统的东西整理之后更好地推向未来:“《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一个坚实的基础,为粤剧的发展提供源泉、夯实根基。只有这样,粤剧才能保持艺术魅力。

“编写《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我们这一代粤剧人应该担当的使命。作为粤剧工作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倪惠英总结。

据介绍,《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音乐卷》首发系列活动包括学术研讨、多剧种演唱艺术交流、名家现场签售等多种形式,届时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滩簧表演艺术家将与粤剧名家同台亮相,共同展示粤剧的渊源与发展。

【记者】关雨晴

【实习生】尹露 何蕊诗

编辑 甘韵矶 陈梅玉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