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奉献一份爱心吗?”在梅城的大街小巷,时不时能看到一群人在宣传无偿献血,其中就有杨增生的身影。
杨增生是一名退役军人,如今他是梅州市无偿献血促进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角色虽然在转换,但他助人的行为从不间断。
从2002年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至今,他献全血7次、机采血小板100多次,献血量超2万毫升。不仅如此,杨增生还积极发动家人、身边的人加入无偿献血行列,“一个人献一百次血、不如一百个人献一次血。我希望用我的行动号召身边的人一起来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杨增生说。
正在献血小板的杨增生。受访者供图
当好“宣传员”
不断壮大献血队伍
“您好,我是汕头人,我母亲目前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由于肝功能衰竭导致凝血功能不足,急需O型血小板,急需您的帮助!”
今年3月28日,杨增生收到这样一则求助信息后,他第一时间就回了电话,但没有接通。深知救人不能等,他骑上摩托车就往中心血站赶。
在献血小板过程中,患者家属再次打来电话,他详细了解了患者的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杨增生一直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同时组织志愿者捐献血小板,一直到患者治愈出院。
“血小板的保质期只有5天,正常人只能半个月捐献一次,所以我们必须接力,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血。”杨增生说,他们身边有一群可以随叫随到的志愿者。
杨增生不仅每半个月捐献一次血小板,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市民,献血不仅无损健康,而且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还有一些人对无偿献血不是很了解,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杨增生聊起无偿献血,滔滔不绝。
家人的骄傲
用实际行动帮助更多人
杨增生自己献血的同时,还动员爱人、女儿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我女儿成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我走上献血车!”谈到女儿献血,杨增生语气里满是骄傲。
2020年7月,刚刚高考结束,杨增生就带着女儿来到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车上献血,“高考是人生新的起点,意味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大人,无偿献血是送给她成人礼。主要是想让孩子懂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杨增生的手机里,还保留着那天在献血车上和女儿的合影,他对女儿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满是老父亲欣慰的笑。
其实,家里人一开始对杨增生的献血行为是不理解的,但杨增生还是义无反顾走上献血这条路,并坚持了20年。
通过自己的行动,杨增生慢慢打消了家里人的顾虑,“他们看到我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就慢慢改变了想法,现在我哥跟别人提到我都是很骄傲的。”杨增生笑着说。
近年来,杨增生通过梅州市无偿献血促进会还参与了“失爱”儿童关爱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征询活动等,并在志愿者和企业内部组织参与了多次义务宣讲活动,如120应急救护知识宣讲等。
杨增生还加入了梅江区退伍军人老兵志愿服务队,通过更多的方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救人于危难
平凡岗位也能实现社会价值
从部队退役后,杨增生做了10年的辅警,虽然收入不高,又很辛苦,但他非常热爱这份职业。
“可能是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吧,我在辅警这个岗位上感觉特别有激情。”杨增生表示,虽然辅警工作很普通,但在工作时能够为社会服务,不但温暖了别人,也让他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有一天晚上8时多,正在梅城江南定民路执勤点值班的杨增生接到指令,说在梅州大桥上有一年轻男子情绪激动,欲跳河轻生,要他们前去营救。
接指令后,杨增生和同事火速赶到现场,和属地派出所警员一道,成功劝回轻生男子。“不管人生遇到多大的难事,生命都是可贵而唯一的。能在危难中救人,是平凡工作的价值体现。”语言朴实,但却体现了杨增生的高尚品质。
杨增生家中有一位老母亲,还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妻子同样是上班族,家庭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却非常满足,“我和妻子的收入都不高,但只要节俭,平凡家庭的日子也一样温暖和美。”
原标题:
梅州市无偿献血促进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杨增生:
廿年献血超两万毫升的热血人生
相关阅读:
梅州市税务局干部陈诗良:继续执笔书写“税务蓝”风采|八一特别报道①
兴宁市水口镇“兵支书”黄秋龙:乡村振兴路上的贴心人|八一特别报道②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者】陈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