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时论 | 把做好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来抓

南方评论
+订阅

文|南方日报评论员

这个夏天,广东有多热?

截至7月25日18时,全省各县区均已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其中包括36个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广东高温炎热天气持续,将出现大范围35℃—38℃高温天气,粤北的部分市县可达39℃或以上。针对连续大范围高温天气,省政府25日晚召开全省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单位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做好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到位。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灾害天气,常被大家所忽视,但它在全球造成的死亡人数远高于龙卷风、洪水等灾害。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热死人”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高温不仅会让人体感不适,还容易引发中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已出现确诊热射病患者,甚至出现因此死亡的案例。生命重于泰山,没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重要,安全生产工作再怎么重视、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全省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践行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切实做好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高温天气下,仍有许多户外劳动者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转,迎着滚滚热浪坚持工作,做好防暑降温至关重要。用人单位除了按规定发放高温补贴,还要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五个必须”,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加大热射病防护工作力度,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严防出现中毒中暑等事故。其中,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除了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还必须严加防范高温天气引发次生安全风险。天气炎热,交通安全、危化品安全风险骤升,既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严格落实车辆自燃防范措施,严查严处货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又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做好降温控温工作,严禁“带病”运转,确保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冷却、通风等降温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高温天气下,城市火灾、森林火灾也进入高发期,一方面要加强用电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用电措施,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另一方面也要迅速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森林火灾违法犯罪行为。此外,还要加强暑假中小学生安全管理,紧盯重点时段,加强对溺水黑点和重点水域、重点河段的隐患排查整治,防范溺水事故发生。

而从科学角度看,这波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不单出现在广东,也不单发生在我国。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从美国、欧洲到我国,各地接连出现了罕见热浪。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宣称,根据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数据,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三的火热6月,并出现了广泛的极端高温事件。气象专家分析,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从更长时间段来看,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不仅是逐日气温增高的主要原因,也会大幅度增加类似热浪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不尽快采取适当的减排措施,以往较少见的超级热浪事件在未来或将变成常态。因此,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提早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对于极端天气的潜在影响。就在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展现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这既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务实之举,也是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的长远之策。

做好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省各地、各有关单位要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的态度绷紧安全之弦,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采取有力措施应对高温天气,清除各类风险隐患,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 佘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