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湾区蓝皮书:推动绿色融合、高质量发展

南方+ 记者

7月26日,广州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并开展“推进南沙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讨会”。

《蓝皮书》认为,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大湾区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的困难,整体经济走出疫情实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站上12万亿元台阶。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均保持良好发展水平,财政状况明显改善,金融业实现稳健发展。

展望2022年,《蓝皮书》认为大湾区仍将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对大湾区经济的影响仍不能忽视,全球创纪录的高通胀将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向大湾区传导,造成输入型通胀压力,制约消费需求,并对大湾区企业构成盈利冲击。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粤港澳三地疫情联防联控,在大湾区框架下促进香港与澳门的转型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大湾区绿色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粤九市经济保持增长,在大湾区占比中继续提升

《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3万亿元,略高于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12.44万亿元的规模。其中,粤九市经济连续突破9万亿元和10万亿元,一举达到10.06万亿元。

其中,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排名,深圳(3.066万亿元)连续第五年位居大湾区首位,广州(2.823万亿元)继续保持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位,增量位居大湾区之首,香港(2.374万亿港元),较2020年略有下降。其后依次为佛山(1.216万亿元)、东莞(1.086万亿元)、惠州(4977亿元)、江门(3601亿元)、中山(3566亿元)、肇庆(2650亿元)。从各市占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比重来看,粤九市在大湾区经济占比中由2020年的77.8%上升至80%。

产业结构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粤九市已形成明显的“双支柱”特点。《蓝皮书》指出,2021年粤九市第二产业随着复工复产占比回升,较2020年上升了0.7%,第三产业占比较2020年则下降0.7%,但仍占据57.6%。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从核心向外扩展,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梯度变化。位居大湾区核心的广州、深圳、珠海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佛山、中山、和东莞三市作为制造业基地,第二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而地处大湾区最外围的惠州、江门、肇庆三市,第一产业占比显著上升。

在投资消费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需增长动力逐渐恢复。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中粤九市整体投资情况比2020年放缓0.97%,但仍高于广东省6.3%,同时也高于全国4.9%的水平。高新技术投资成为粤九市投资的主要推动力。2021年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为惠州、中山和广州,三市高新技术投资增长都相对较高。另外,《蓝皮书》显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消费从疫情中有明显复苏。从增速看,消费对大湾区紧急增长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外贸形势上,粤九市外贸再创新高。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出口总额达到16.5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较2020年情况大幅度好转。据统计,除肇庆外,粤九市外贸均实现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7.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深圳以外贸进出口总额3.54万亿元位居第一,东莞(1.52万亿元)排名第二,广州(1.08万亿元)位列第三.

此外,在金融方面,大湾区存贷款保持增长,资本市场融资稳步攀升。2021年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8.91万亿元和29.52万亿元,体量巨大,存贷供需平衡。粤九市存贷款分别占大湾区存贷款整体的65.5%和66.4%,较上年分别提升1.1%和1.9%。粤九市存贷款余额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比重小幅上升,表明金融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性再次提高。而大湾区两大金融交易所的直接融资规模也稳步攀升。截至2021年底,深交所上市公司为2614家,总市值为39.64万亿元;港交所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达2572家,总市值约42.38万亿元。

多措并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2年,大湾区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蓝皮书》结合2022年1——2月的经济情况分析,大湾区各项数据显著回暖,但受香港、深圳疫情影响,3月开始经济发展压力较大,2022年粤港澳经济增速有可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表示,当前百年变局持续演化、世纪疫情影响深远,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更需直面机遇与挑战。

《蓝皮书》表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围绕推进“双区”建设、建立科技自强和具备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多措并举扩大内外需、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各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以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重点,更大力度激发大湾区消费潜力,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面对复杂治理环境的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指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市场为主导,打破行政区域规划限制,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机协同推进,在跨进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形成动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体制机制。

另外,《蓝皮书》还建议,为不断增强香港、澳门地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两地要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在大湾区框架下加速港澳地区”再工业化“进程,调整港澳紧急结构,带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要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湾区绿色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在研讨会上,省内外知名专家就推动南沙数字经济和金融创新展开讨论,有专家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数字经济发展有赖于金融的支撑。南沙作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核心节点,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强化金融创新,对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注入新活力,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撰文】余妍玲 周甫琦

编辑 李志颖
校对 潘俊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