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霸权到避讳与异文:我们的语言世界正在坍缩 | 自由谈

南方周末
+订阅

▲  (小尘4x / 图)

全文共1348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身处不同气泡之中的我们,不妨思考:在日益坍缩的语言世界里,不同网络群体之间的“沟通”日益接近鸡同鸭讲,我们是否还能通过交流凝聚起足够的共识来保护汉语的完整性?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刘 鹤

责任编辑|陈 斌

日前,一位博主发文称自己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多次被提示违规,“微信”不能说,“涉嫌导流”,然后“秒杀”“赚钱”“直播间”等都不能说,只能换成“秒秒”“赚米”“啵啵间”等才行。他评论道,新一代人,正在接受并使用这些错别字,他呼吁“救救孩子”。这可谓一个古老社会文化现象“避讳”在网络时代的复活。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为了维护君权和整个社会的统治秩序而衍生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广义的避讳分为三种,即敬讳、忌讳和憎讳。在古代社会,敬讳是避讳最常见的形式,《公羊传》里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忌讳则是出于迷信的心理,回避那些凶险、困厄、不吉利的字眼和谐音,譬如古代将“失火”说成“走水”即是最为普遍的一例。

憎讳是三种避讳中最为特殊的一种,避的是憎恶对象的名字,安史之乱后很多带“安”字的地名被更改,明末与张献忠同乡的张姓官员改姓“章”籍即属于避憎讳。某短视频平台将其最大竞争对手的名字列为“敏感词”,也属于憎讳之列。

避讳主要是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因此避讳的方法也完全基于汉语言文字的建构原理,包括“改词、更读、变体、缺笔、析言、空字、加字、换序、曲说、填讳、覆黄、歇后”。在古代社会,这套复杂的避讳方法,对古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将影响力渗透到政治、历史等方方面面,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异文。

异文即同一文本在流传中出现了不同文本。避讳的方法中“更读、缺笔、空字、覆黄”都会直接造成信息的损失。基于汉语言的特点,一个王朝持续的时间越长,所需要避的讳也就越多,各种各样交织在一起的讳使语言坍缩,丢失大量信息,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同时,王朝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新的语言”形成的“异文”就越有可能替代正本,成为新的正本,而在异文替换正本过程中丢失的那些关键信息,就永远地丢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当然,也应当客观认识到,在“雅言”和“俗语”分离的古代社会,避讳对古代汉语的负面影响主要局限在官方文本中,无法也无力深入而具体地约束管制丰富的民间语言文字。此外,一旦王朝覆灭,相应的“讳”也随之消失,语言文字系统又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

而在当代,避讳与过去很不一样。首先是避讳的形式,在古代以“敬讳”为主,在现代则以忌讳和憎讳为主。其次是避讳对语言文字系统的伤害,因为“雅言”和“俗语”体系在近代的合流,原本主要针对“雅言”的负面影响,也变成了针对整个语言文字系统的全面伤害。第三是某些互联网巨头的产品凭借其巨大的用户量和流量成为“全民App”之后,开始随心所欲地制定规则,任意扩大范围,引发了新一轮语言阉割狂潮,表面上看起来,互联网巨头们通过“加码式执行”更严格地厉行了监管,而实际上,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大的“自主制定规则”的权力来打击对手。

而彼此之间处于竞争关系的互联网巨头之间互相对彼此施加“憎讳”,不允许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提到竞争对手的名字,实际上编织了一张越来越绵密的网,不断催生着一种充满隐喻和谐音梗的“新异文”的出现,而他们庞大的用户群体,使这种“新异文”成为一种网络语言,不断蚕食着汉语言的边界,大有“异文”取代“正本”的势头。

此外,这种诞生于互联网巨头之间互相交织的阉割之网下的异文,不但因过多的“避讳”丢失了大量关键性的信息,而且避讳产生的大量隐喻和谐音梗,使语义的外延和内涵日益模糊,不但使语言文字的修辞能力大大下降,甚至连精准的表达都做不到。

正如尼尔·波兹曼说的那样:“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彼此玩梗抖机灵的两人可能说的根本不是同一件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准确意思,但他们都觉得对方的语言有趣,这实在是一种奇异的图景。

而互联网巨头们通过各自不同机制建造的“平台壁垒”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互联网气泡,将用户禁锢其中,通过信息和语言的巴别塔,让身处不同气泡中的个体之间日益疏离。

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壁垒》中的预言“任何技术都能够代替我们思考问题……所谓技术垄断就是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艺和技术的统治”正在日益成为某种现实。而身处不同气泡之中的我们,不妨思考:在日益坍缩的语言世界里,不同网络群体之间的“沟通”日益接近鸡同鸭讲,我们是否还能通过交流凝聚起足够的共识来保护汉语的完整性?

(作者系大学教师、历史学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