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力量③丨银河航天:追上摩尔定律,卫星像计算机一样快速迭代

科技能见度
2022-07-25 21:28
+订阅

卫星在太空工作,对元器件稳定性要求极高——也就是所谓宇航级。但是,高稳定性的代价却是性能相对落后,星载计算机使用的芯片,往往比手机的芯片性能差几个数量级。

商业航天讲商业逻辑:追求高成功率外,更要考虑市场规律。在专注于卫星互联网领域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看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商业航天带来新的思路,卫星正在跨入新时代,开始同地面计算机一样,遵循摩尔定律快速升级。

银河航天综合电子高级硬件工程师张经龙告诉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银河航天采用了工业级芯片,能够使成本呈数量级下降,计算性能有大幅提高,可快速迭代。“银河航天首发星CPU主频为600MHz,02批卫星的CPU主频翻了一番以上,超过1.2GHz。”

商业航天的经济账

我国的民营商业航天事业,从2014年放开准入算起,至今不到10年。而就中国航天的主流而言,绝大多数属于国家任务,“重技术、保成功,成本次之”。

在银河航天解决方案总监杨波看来,商业航天是按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动。

银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与运载适配器对接后,整流罩合罩银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与运载适配器对接后,整流罩合罩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领域。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2016年12月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及“通过移动蜂窝、光纤、低轨卫星等多种方式,完善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2020年4月20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明确列入“新基建”……

一系列政策,使得民营商业航天迎来了发展机遇。包括银河航天在内的一批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应时而生。

银河航天的产品是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是美国SpaceX公司,目前SpaceX已有超2500颗“星链”卫星在近地轨道运行。

银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太阳翼压紧状态银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太阳翼压紧状态

银河航天也采取类似的模式:通过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模式,规模化研制低成本、高性能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畅曾表示,银河航天的单颗卫星研制成本已降至千万量级,是传统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

工业级器件降成本,“过冗余”保障可靠性

银河航天的一个提法是卫星“计算机化”,指卫星同地面计算机一样,享受摩尔定律的“红利”,迭代周期加快。

所谓摩尔定律,意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增加一倍”。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即是摩尔定律的反映。

张经龙介绍,过去卫星的迭代周期无比慢,为5年到10年一个周期。因为长期以来卫星是不计成本的科研产品,代表着国家的尖端科技实力,确保航天工程圆满成功,星载计算机的硬件只能选取专用的宇航级器件。

宇航级器件追求极致稳定性,但代价是计算性能发展非常缓慢。“星载计算机使用的芯片,要比手机的芯片性能差几个数量级。”张经龙说。

另一方面,宇航级器件的价格,也远超同性能产品。出于成本和性能多方面考量,银河航天选用工业级器件,得以跟上摩尔定律的发展。

2022年3月5日14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张经龙举例说:“2020年发射的银河航天首发星CPU主频为600MHz,2022年发射的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CPU主频翻了一番以上超过1.2GHz。”

工业级器件能否应对宇宙环境?对此,张经龙认为,商业化和工业化的计算芯片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计算能力、环境适应性、工艺和低成本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具备一定恶劣环境适应性的条件下性能大幅度提升。“此外我们通过前期验证,来保证芯片上天后的可靠性。”

张经龙提到,引入工业级器件,是低成本的必要探索,“不管是‘国家队’还是商业航天,大家都逐渐地往这个方向走。”

此外,同传统卫星一样,银河航天的星载计算机也通过备份来进一步提高冗余。其卫星携带有主份和备份星载计算机。张经龙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其发射的卫星中主份全部工作正常,尚未有启动备份的情况。

布局“泛在网络”,可达300兆宽带水平

2020年1月16日,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它是我国首颗通信总容量达48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也是全球首颗Q/V ka频段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该星在国际上第一次验证了低轨Q/V/Ka频段通信。

据了解,在卫星通信资源日趋饱和的当下,国际商业通信卫星正逐步向更高频段发展。

相对而言,银河航天使用的Q/V/Ka频段,频段更高、更“干净”。杨波介绍,这些频段非常适合开展未来低轨宽带卫星通信业务,并具备大带宽、大容量、定向性强、保密性高、信号传输稳定等优势。

银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此外,银河航天还完成了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山区、滨海地区、雪后湖边等场景的实地应用测试,完成了全球首次通过低轨卫星互联网链路完成运营商公网中5G基站的开通和测试。这些试验,有效验证了卫星互联网的广覆盖、高带宽、低时延、不受地域性影响等特点,可用在传统地面网络很难覆盖沙漠、海洋以及偏远山区等地区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全球有近40亿人口尚未实现互联网覆盖,传统地面网络很难覆盖沙漠、海洋以及偏远山区,这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杨波介绍,这种能够覆盖边远地区的网络,被称为“泛在网络”,意为无所不在的网络。

杨波介绍,在光纤和基站密集的中心城市,低轨卫星通信主要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满足应用通信与网络备份的需求;但在边远地区,其能够摆脱对光纤布网的强依赖,通过天基实现网络覆盖,使得用户可以享受和城市中一样的宽带上网体验。

2022年3月5日14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22年3月5日14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通过卫星联网,速度能够达到多少?杨波告诉记者,目前实测的最高的上下行速率是280兆左右,完全可以满足个人用户、小区宽带和工业领域的需求场景。

杨波认为,低轨卫星通信最大的潜力是在工业领域:“它能够和工业进行深入融合,为边远地区的工矿企业提供智慧化和信息化解决手段。特别是未来,经过低轨卫星互联网和5G的深入融合,我们在海上、在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地区一样可以享受和中心城市一样的5G对于产业的赋能效果。”

【记者】王诗堃 徐勉 贺达源 实习生 陈闫龙雨

【统筹】张志超 赵晓娜

编辑 吴昂霖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