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石围塘|茶香、花香,这里也许是“最广州”的一条街

广州荔湾发布
+订阅

地处广佛交界,

面积5.18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超10万人。

辖区有4.2公里长的珠江岸线,

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芳村茶叶市场,

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岭南花卉市场,

有超百年历史的石围塘火车站,

有建于1612年的通福桥。

这里是石围塘街。


闭上眼睛

我们用嗅觉探索这里

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但在“花城”广州,一年四季都能拥有数不清的灿烂鲜花。而拥有着全国乃至亚洲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花卉综合市场——岭南花卉市场的石围塘街,更像是拥有了“独家花海”。

 

早在明清时期,芳村的花卉种植已十分兴盛,花市亦应运而生。清乾隆《番禺县志》(1774)刻本记有:“粤中有四市,花市在广州之南,有花地卖花者数十家,……”花地观音庙是花卉集散地,称花圩,花圩因午夜开市,天光散市,习称天光圩。1996年,石围塘街五眼桥村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了广州岭南花卉批发市场。

 

如今,花卉市场更成为了“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约上好友一起来花卉市场挖掘自己的“梦中情花”。



毕竟,能买到几束自己喜欢的、特别的鲜花回家,真的可以疗愈你疲惫的生活。

赏完花,怎么可以不品茶。

早在七十年代,在芳村山村路(现芳村大道西)和洞企石路、广佛铁路沿线两旁,村民以种茉莉花、白玉兰花作为原料提供给香料厂增加农副业收入,同时也制作茉莉花茶。由于品质较好,吸引了部分原加工厂的生产管理人员和茶商前来采购和设立加工场进行花茶加工、销售。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大型市场集群格局,产品行销国内外,辐射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

如今,为了更好地推动芳村茶叶市场的发展,荔湾区将围绕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统筹推动芳村茶叶市场按照商旅结合、商展结合、商文结合、商物结合“四位一体”布局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深入实施“产业+文化”体验消费,打造一批岭南特色小茶馆、茶文化空间,将茶文化与岭南建筑、粤剧乐曲等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进行多元化的文化输出,扩大消费渠道和客户圈层。


这么大的市场,你怎么可以不来逛一逛?

搭乘“时光火车”

“重走”红色历史

赏完花,品了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搭乘“时光火车”,“重走”红色历史。

始建于1901年的石围塘火车站,是原广三铁路的起点站,也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火车站。1903年9月,石围塘火车站建成后,正式投入客运运营。资料记载,石围塘火车站通车后,每天运送旅客万人以上,客运业务十分繁忙。

1926年4月21日,广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其会址就设在石围塘火车站。资料记载,当时,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广三铁路工人运动非常活跃,一些广三铁路沿线的农村在工会工人的帮助下还成立了农会。



1927年12月,广三铁路工人参加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广州起义。抗战爆发后,工人们日以继夜地开工,拆去了石围塘至佛山的双轨中的一轨,并将佛山至三水路段全部拆除,以此防止日军利用这个珠三角运输通道。直至战后,轨道又重新铺设,1946年9月全线恢复通车。 

1992年开始停止了客运后,目前,站内保存完好的80米长的站台、锈迹斑斑的铁轨、精致的“八角楼”等也成为广州热门的摄影“打卡点”。

漫步古桥

仿佛“穿越时空”

石围塘街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仅是因为拥有古老的火车站。这里还有建于明历年间的古老石桥——“通福桥”,也是大家口中的“五眼桥”。


据《广州市志》载:该桥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海县户部尚书李待问捐资筹建,是荔湾区现存的古老石桥之一。作为过去的“省佛通衢”,通福桥历经四百年风吹雨打仍坚固如初。


数百年历史的典当行银仓

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建成的梁氏宗祠

建于1851年的云襟霍公祠

……

从曲折幽静的麻石板路

到青砖百年老屋

石围塘街内还有许多“宝物”

在等待着你来“遇见”



【文字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张一冉】

【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张一冉、广州荔湾发布往期】

【编辑 邓菲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