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280天,好不容易“卸货”了!想到孕期的各种不适,宝妈们顿觉眼前一片光明。
可没想到,月子还没坐完,腰疼、腿疼、手疼接踵而来,坐着疼,站着疼,躺着也疼……
产后的各种痛症,中医归纳为“产后身痛”,是女性产后常见的多发病,主要是指在产后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四肢关节、腰背部等位置出现疼痛、屈伸不利等,害怕寒、风、湿等的一类疾病。
常见原因有哪些?
◎分娩后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变化,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减弱,活动度失常,肌肉疲劳。
◎妊娠期、哺乳期均需母亲提供大量的钙、磷,容易引起缺钙性疼痛。
◎产后因照顾婴儿,身体负荷较大。
如何预防产后身痛?
◎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主要是让腰部感觉轻松。例如坐着哺乳时,最好有哺乳枕托住宝宝,不可坐在过高的凳子上,以免足部悬空,必要时脚下放张小板凳,减轻腰部受力。
◎换尿布时避免弯腰,可把婴儿放到高度与下腹相平的台面上,有条件的家庭可购买尿布台。
◎在产褥期,避免冷水洗手脚,注意好足部保暖,夏天也要穿袜子、长裤,以免风寒邪气侵袭。
◎保障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不要过度操劳家务,不适宜做重体力劳动。
◎适当补钙,多进食含钙量高的食品,如深绿色叶菜、豆制品、奶制品、鸡蛋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钙片。
中医认为,气血空虚导致气血流通不畅是产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对于气血不足型的产后身痛,临证上多用独活寄生汤等来治疗。我院针对产后妈妈这种情况,配合三伏天灸治疗,可以更快缓解症状。
三伏天灸辨证取穴因具有阴平阳秘、增强机体免疫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选择适合的穴位是发挥三伏天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前提。
而针对产后身体的病因——虚、寒、淤,广东省名中医、我院中医科主任高修安提出“温阳-修本-安元”的中医理念,对产后诸证进行辨证取穴。天灸药粉就是由高修安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外治用药经验配方而成,使用效果极佳。
新妈妈如果出现产后身痛症状,不妨试试天灸疗法。三伏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最活跃的阶段,人体皮肤开弛,毛孔大张,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加上辛温、走窜、通经、温阳、补肾的药物刺激穴位,可以将体内风寒湿邪一举赶出来,从而起到治疗产后身痛的作用。
2022年天灸时间安排
三伏 时间 |
伏前加强 |
初伏 |
中伏 |
中伏加强 |
末伏 |
日期 |
7月6日 |
7月16日 |
7月26日 |
8月5日 |
8月15日 |
星期 |
周 三 |
周六 |
周 二 |
周五 |
周一 |
贴药时间:禅城院区当天8:00-20:00(中午不休息);新城院区当天8:00-12:00、14:00-17:00。
贴药地点:禅城院区门诊二楼中医科;新城院区2号楼一楼A区中医科。
咨询电话:禅城院区中医科0757-82969722;新城院区中医科0757-22978212。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8:00-12:00,14:00-17:00(节假日除外)。
三伏天灸的适应症有哪些?
1.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
2.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证属脾肾阳虚。
3.产后汗证、产后关节痛、产后子宫复旧不良。
4.胃炎、慢性腹泻、厌食、便秘、失眠、遗尿。
5.颈肩腰腿痛、体质虚寒。
除此之外,市民还可根据以下病症针对性进行贴敷:呼吸、消化、遗尿、痛症、失眠、产后、男科、保健这几个系统进行,如不明确,可挂号咨询。
三伏天灸适应人群有哪些?
答: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成年人。
天灸就诊流程是怎样的?
1.非天灸日:
微信挂号(中医科或其它科室)→医生开单→微信支付→天灸当日持单取号→持号贴药
2.天灸当日:
(1)微信挂号(中医科-天灸门诊)→医生开单→微信支付→持单取号→持号贴药
(2)未绑定健康卡:人工开单→窗口挂号、缴费→持单取号→持号贴药
有哪些注意事项?
1.每次贴药成人持续约40分钟~1小时,小儿减半约15~30分钟。
2.如在贴药过程中,局部灼热疼痛难忍,可提前取下。家长应定时观察儿童天灸处皮肤情况,如有发红或起泡应立即取下。敷药后如皮肤出现瘙痒、发红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如发生水泡,应及时返回中医科处理。
3.有出血倾向者、月经量多者不宜贴药(正常月经量除外)。哺乳期可以贴药。孕期不建议贴。
4.贴药三天内忌食海鲜、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鱼、鸭、鹅、花生、芋头等易致敏食物。
5.贴药当天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把“阳气”赶跑。
6.贴药时尽量穿宽松衣服,女士避免穿连衣裙、连体衣和紧身衣裤。
7.发热患者当天及发热前后两天不宜贴药。
何婉婷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技术特长:
1.产后保健,尤其擅长产后缺乳、多汗、产后身痛等疾病的诊治。
2.孕前及孕期的调理,如不孕症诊治及复发性流产诊治。
3.妇科常见病的诊治,如月经量少、痛经、急慢性盆腔炎等。
开诊时间:
1.新城院区:周一周四全天,周六半天
2.禅城院区:周二周三全天
来源:中医科 何婉婷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