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相比STEM体系,中国科学素质教育应建立IMH体系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钟南山:相比STEM体系,中国科学素质教育应建立IMH体系

7月25日上午,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典礼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围绕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为线上线下的中小学教师直播授课。

在主题为“我国现阶段教师的科学培养——创新”的讲座中,钟南山从创新动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等角度分享经验,并总结出他认为中国科学教育应当树立的IMH体系,I即Innovation(创新), M即Sense of  Mission(使命感), H即Humanity(人文)。

他首先讲述了我国依靠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我国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依靠科学,首次分离出新冠病毒、首次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首次研发检测技术,及时研发疫苗等举措,疫情防控成效有目共睹,受到世界广泛认可。”他说,在疫情应对中,从社区的科学管理到疫苗与检测试剂的应用,我国的许多对策都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

何谓创新?钟南山说,创新就是将发现与发明应用于实践,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要明确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搞科学一定要立足于解决问题。”

在钟南山看来,培养青少年创新的动力,不仅要凭借兴趣,更要注重使命感。

“爱因斯坦等诸多著名科学家都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中国,单纯的兴趣是不够的。”钟南山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为例说,应对当时国家疟疾防控的需求,屠呦呦通过对常山、胡椒、雄黄等多种药物的筛选,获得青蒿素,并继而用数十年的实践,联合团队将这一发现成功运用于临床,屠呦呦本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我国当今面临的国际形势下,强调创新的使命感更加重要。”钟南山说,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从使命(要我做)中培养出兴趣,进而发展为热爱,形成个人的追求(我要做),才能形成真正的创新。

如何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钟南山给出了“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利用科学、技术、数学、历史等知识解决问题—取得实际效益”的链条。“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最重要的是鼓励他们多问问题,从善于发现问题着手培养孩子。”

他同时强调,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语文、本专业基础知识、外语、计算机、文化素养等。“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要练就成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在对比了美国科学素质教育的STEM体系(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欧洲的STS体系(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后,钟南山总结出,他认为中国科学教育应当树立的IMH体系,I即Innovation(创新), M即Sense of  Mission(使命感), H即Humanity(人文)。其中,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科学素质教育的动力是使命感与兴趣的结合,科学素质教育的人文精神重点则是协作精神。

本次暑期学校由华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共同承办,于7月24—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此次培训活动汇聚两院院士和一流教育专家,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探究实践等帮助参训教师开阔科学视野,提升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记者】卞德龙 汪祥波 实习生 朱凤敏

【图片】李细华

【视频】杨奇

编辑 毛帅楠 佘余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