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已然成为深圳金字招牌
这离不开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辛勤付出
更离不开飞在最前面的“头雁”
那些“头雁”们是践行垃圾分类的先锋
是最闪亮的“蒲公英之星”
“蒲公英之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
让蒲公英种子飘进千家万户
带动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
他们的故事邀您来听
分类之星裴蔚云
深圳市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志愿讲师裴蔚云,是一名外企公司的管理人员。她会每月给自己制定阅读量,坚持阅读,没有完成时会检讨自己。同样,她平时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做志愿者,一直坚持着每周不少于半天的志愿服务。
“仍记得小时候,爸爸推着自行车匆忙上班时,还交待我,一定要去折几根柳条,插在他刚浸泡好的稻种的水缸里。据说,这是风俗,这样一来,稻芽发得很快且顺利,寓意着美好生活。”
相遇就是一种美好——裴蔚云老师与蒲公英结缘是在202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志愿讲师培训中。裴老师通过考核后,便积极参加各种垃圾分类的宣传、实践活动,因成绩显著,在2021年被评为“优秀讲师”。她也是南山区沙河尚U站高中生及大学生志愿者的生活垃圾分类讲师和南山区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讲师。“以志愿讲师的身份宣传、推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事情。”
裴蔚云老师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的心得是示范引领。自己主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带动身边的家庭或个人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自2019年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的各种宣传实践活动以来,裴蔚云老师先后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调研、督导实践、垃圾捡拾(如净摊活动等)、行知学校的科技节暨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中。活动过程中,她有被不配合、不理解过,甚至在做垃圾分类督导的时候因要求居民重新正确分类时被居民直接拒绝,但在这过程中,她收获了知识、信任、支持、友谊及把爱心善心的理念久久传下去。
裴蔚云老师平时主要的宣讲对象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生)。在U站的服务以课件讲解、游戏互动及捡拾垃圾为主。在南山区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主要是对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基地的现场讲解(分类、分流、末端处理的方式方法及3R原则等)。
“垃圾分类得从孩子教育抓起,是非常有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她在跟同学们的互动学习中经常这样说。
她经常带孩子们到南山区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参观学习。常常边走边互动,讲述集年花年桔回植基地、玻金塑纸分拣基地、果蔬垃圾处理基地、有害垃圾暂存基地和废旧家具处理基地于一体的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的“前世今生”。互动提问“垃圾去哪儿啦?”,她也会详细阐述填满、焚烧、堆肥三种后端处理方式的优缺点。
正确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的基础工作,只有分类投放做好了,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才有可能完整。家长们纷纷表示参观收获了很多,力争从自身做起,少用一次性物品,减少食物浪费,和孩子一起把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裴蔚云老师是南山区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服务的过程中,她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听取居民的建议和协调抱怨的事件,宣讲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22年春节以来,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垃圾分类尤为可贵。裴蔚云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深圳志愿者,能助力做好垃圾分类,同时还能参与到疫情防控,是很快乐的事情。
垃圾分类,志愿先行
垃圾分类,你我同行
期待能有更多人
跟随“蒲公英之星”的步伐
为建设美丽深圳、美丽南山奉献力量
【来源】南山区垃圾分类管理中心、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
【编审】邬双舟 蒋晶
【编辑】依宁
【美编】罗鲁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