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客共生,农旅共享!“乳桂走廊”掀起滚滚热浪

南方+ 记者

瓜果飘香、稻浪翻滚、游客如云……盛夏时节,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桂走廊”再次成为市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犹如飘飘玉带,在南岭山下熠熠生辉。

近日,韶关市举办首届“农行杯”“个十百”乡村振兴擂台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位于韶关丹霞机场与乳源县城段的“乳桂走廊”从韶关市10条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据介绍,风貌带以“瑶客共生,农旅共享”为主题,民俗文化、禅宗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立足“山、水、林、瑶、禅”特色资源,乳源统筹推进农村住房用地和风貌管控、全域旅游、“万里碧道”,现代农业、桂头航空小镇等项目一体化规划建设,18个行政村5个节点,“瑶寨新颜、城郊农旅、红色田园、休闲游憩、十里桂乡”串点成线,实现乡村风貌有特色,产业经济快发展,农村社会更和谐。

该风貌带主要以S250线乳源县城至桂头段为主轴线,串联乳城、东坪、一六、游溪、桂头等5个镇18个行政村141个自然村,全长26公里,受益人口11万,辐射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沿线建成农村卫生公厕57座,“四小园”400余个,5000余户存量农房完成微改造,141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1个自然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7个自然村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

夯实组织保障、注重“多规合一”、坚持点面结合、突出产业振兴、强化资源整合……这些经验做法是乳源获此殊荣的关键。近年来,乳源以沿线省级高新区,蔬菜、瑶药、油茶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重要旅游景区为主抓手,引进宝华、雪印等一批龙头企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在这条风貌带上,云门生态文化旅游区、健康医养产业区、电商示范中心、乡村振兴产品集散中心等特色产业园区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480家,建设了食用菌基地3000亩,香芋基地1.5万亩,沃柑基地2万亩,打造了稻田石鲤、油菜花海、果园采摘等一批特色农旅项目。培育扶持了蝴蝶谷、山城水都、云门印象等一批特色星级民宿,沿线村庄通过资产出租、产业入股、合作社等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18个村集体年收入平均达到20万元,带动村民年人均增加经济收入2000元。

此外,在用地保障方面,乳源创新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专项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等,推动农村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把农村碎片化资源集成为优质资源,发挥集聚、整体效应,为村集体与农民增收创收开辟出新路径。

乳源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大川表示,接下来,将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做法经验,进一步规划建设“环南水湖、高山峡谷、南岭画廊”等其他三条美丽乡村风貌带。通过风貌带带动示范带建设,将城镇与乡村更好地串联起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知多D

在韶关市首届“农行杯”“个十百”乡村振兴擂台赛上,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新村村获得“十大美丽乡村”,乳源乳城镇共和村、必背镇半坑村、大桥镇大桥村、东坪镇梯下村、游溪镇江背村、一六镇罗屋村、桂头镇小江村等部分家庭入选“美丽庭院”名单。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李巧 周斌

【图片】钟华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